新饮料资讯

新饮料 | 蜜糖变毒药?“减糖”成风潮?虽然饮料企业都在努力,但可能不那么顺利

2019-08-21 01:27   来源:新营养

图源:摄图网

在人类发展史中,糖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原始时代,它可以为帮助我们储存脂肪、积蓄能量,维持生存的和日常的活动,因此人类伊始就对糖有着“变态”的渴望。

对糖分的渴求会促使我们寻找甜味的食物,过去资源的匮乏,人们只能在天然果蔬当中获取糖分,其糖分浓度并不高并且富含膳食纤维,因此对身体影响并不大。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现代工业生产中的糖被纯化成为白色的晶体,被添加到了日常的食物当中,过多的摄入糖,也让身体拉响了“警钟”,糖不仅让加速衰老,而且也是引发多种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减糖”成为消费者以及食品饮料企业的共识。

“甜蜜陷阱”,减糖风潮势不可挡

现在已经没有人不知道烟草和酒精对人体有害,但是还有一样食物,它披着“甜蜜”的外衣,在损伤着我们的身体,那就是“糖”。2012年2月,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儿科内分泌学家Robert H. Lustig教授在《Nature》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公共卫生:糖的毒性真相(Public health: The toxic truth about sugar)》的评论文章,表示糖分与烟草和酒精一样,具有着易获取性、毒性、滥用的潜在性和社会负面性等特点,糖的真面目也慢慢被揭开。

数据显示,当今全球有11.3亿人被高血压所困扰,每年因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高达1700万,其中因冠心病而导致的死亡人数为740万;全球成年人中逾19亿人超重,其中超过6.5亿人肥胖,此外还有超过3.4亿名儿童和青少年超重或肥胖患者;全球糖尿病患者4.22亿,每年因糖尿病而直接死亡人数达160万,间接死亡人数220万。而每个数据的背后,都和人们过量摄入糖息息相关。

随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过多的糖分在引发肥胖,和代谢功能障碍,包括高甘油三酯、高血压、胰岛素抵抗和加速衰老等有着不可预估的影响。更为关键的是,糖分会影响体内与食欲有关的激素分泌,使大脑无法发出饱腹的讯号,所以让大脑对糖分产生依赖,越来越上瘾。

糖分在食物中虽然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尤其是在饮料领域更为凸显。因此饮料中的糖分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2019年,国际顶级医学期刊《Circulation》发布的一项针对11.8万美国人的34年随访研究显示,饮用含糖饮料越多,早死的风险就越大。

数据显示:

  • 每月饮用1至4次含糖饮料的人,早死风险增加1%;
  • 每周饮用2至6次,早死风险增加6%;
  • 每天饮用1至2次,早死风险则会增加14%;
  • 每天饮用2次以上,其早死风险比不饮用含糖饮料的人高出21%。
  • 每天饮用2次以上含糖饮料的人死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上升31%。
  • 每增加一份含糖饮料死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就会增加10%。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统计,仅2011年全世界糖产量总量约为1.68亿吨,全球每人每年平均消费24公斤的糖(在发达国家则为33.1公斤)。庞大的糖的消费量让减糖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各国为“减糖”各出奇招

为了更好的控制糖的摄入,2015 年 3 月份,世界卫生组织就在一份最新指南中建议,成年人和儿童应将其每天的游离糖摄入量降至其摄入总能量的10%以下,最好降低到5%以下。其中游离糖指的是,由厂商、厨师或消费者添加到食品和饮料中的单糖(如葡萄糖、果糖)和双糖(如蔗糖或砂糖)以及天然存在于蜂蜜、糖浆、果汁和浓缩果汁中的糖。

2016年,FDA也出台相应措施,宣布对所有食品上的营养成分标签进行更改,其中对于糖添加标准为不得超过50克(对于一个每天消耗2000卡路里的人来说),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可以一罐普通的碳酸饮料糖含量就已达到30克,这使得许多企业开始“减糖”。

因此为了从根源上去控制糖,一些国家已经实施的干预手段,诸如征收糖税、分销控制、限制购买等。2014年1月,以国民饮食习惯不健康、肥胖问题严重而“著称”的墨西哥,成为全球第一个开征“糖税”的国家,它对含糖饮料额外征税10%,对非必须高卡路里食物征税8%。相关政策实施一年,墨西哥含糖饮料的总消费量下降了12%,其中低收入家庭的消费下降了17%。

此外,2017年之后,葡萄牙、沙特阿拉伯、印度、阿联酋、法国、斯里兰卡等国都加入征收“糖税”的行列,为“减糖”加一把火。2018年,英国政府也表示,在英国本地生产和进口的所有软饮料糖税分每100ml含糖5g以上和8g以上两档,最高税收达20%。

为了大众健康,世界各国在征税方面也是绞尽了脑汁,越来越多的国家正通过法律政策来帮助人们摄取更少糖分。如今全球28个国家、美国33州都已征收“糖税”。

而在中国,“减糖”同样是势在必行。

2016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也提出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成人摄入每日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

201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其中提出“积极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广泛开展以‘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为重点的专项行动,但是没有对食品减糖的措施和标准做出进一步的要求。

很甜,代糖成为新对策

“减糖”行动的开展,对食品饮料企业产生不小的影响,尤其是以碳酸饮料等高糖产品为主的企业无疑会造成巨大冲击。但是高糖分在饮料口味中对消费者有着致命的吸引力,所以许多企业进行转型,除了在产品的配方做了升级,减少了糖的添加量,或使用更小的包装,也开始寻找更多适合的甜味剂。

购买一瓶饮料或零食,我们会在包装上的配料表中看到,其中添加了阿斯巴甜、甜蜜素、安赛蜜、三氯蔗糖、纽甜、甜叶菊苷……等,这些代糖产品完全不含热量,还凸显自己“充分享受甜蜜的同时完全不用担心长胖”的优势。

代糖产品种类十分繁杂,对身体的作用也相差巨大。依照GB2760-201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允许在食品中添加的非营养型甜味剂一共有15种。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把代糖分为3大类:天然甜味剂、糖醇、和人造甜味剂。

天然甜味剂:存在于天然植物中,成分相对健康和安全。市场中流行的是甜叶菊。

作为天然甜味剂,甜叶菊无糖、无热量,而甜度却能达到食糖的200倍-300倍,与市面上常见的甜味剂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一进入市场就受到热捧。市场研究公司英敏特(Mintel)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0年全球饮料新品中使用的甜味剂主要是安赛蜜、三氯蔗糖和阿斯巴甜,使用甜菊糖的只有9%;到了2017年8月,使用甜菊糖的饮料新品所占的比例已经达到27%,超过了阿斯巴甜。

目前国家批准的天然甜味剂有:

  • 非洲竹芋甜素(Thaumatin)
  • 甜叶菊苷(Stevia)
  • 新橙皮苷二氢查尔酮(Neohesperidosyl dihydrochalcone)
  • 罗汉果甜苷(Mogroside / Luo Han Guo)
  • 莫内林(Monellin)
  • 非洲奇果蛋白(Miraculin)
  • 叶甘素(Phyllodulcin)

糖醇:糖醇的结构有一半像糖类,一半像醇类。糖醇是一种多元醇,含有两个以上的羟基。糖醇虽然不是糖但具有某些糖的属性,其热量比糖低,但甜度可以与糖媲美。

常用的糖醇有:

  • 木糖醇(xylitol):日常吃的木糖醇口香糖就是木糖醇做的。对血糖波动小,但是如果吃多了也容易腹泻。
  • 山梨糖醇(Sorbitol):在面包、蛋糕制作中很常见,容易导致腹泻和胀气。
  • 麦芽糖醇(maltitol):常见于无糖巧克力中,但对血糖稍有影响。
  • 赤藓醇(Erythritol):是糖醇中唯一一个不会对肠胃造成负担的糖醇,几乎0卡,它的副作用也是最小的。
  • 乳糖醇(lactitol):来源自乳糖
  • 甘露醇(mannitol)
  • 葡萄糖醇(Glucitol)

人造甜味剂:不存在自然界中,需要通过化工合成的成分。其特点是,甜度通常是等量蔗糖的几百甚至几千几万倍,并且没有热量、不具有任何营养价值。

目前,美国 FDA 批准了5种人造甜味剂:

  • 糖精(saccharin)
  • 安赛蜜(acesulfame)
  • 阿斯巴甜(aspartame)
  • 纽甜(neotame)
  • 三氯蔗糖(sucralose)

尽管甜味剂的出现给“减糖”带来了希望,事情却并不是这么顺利。如今的消费者对饮料的口味非常敏感,尽管甜味剂的味道虽然越来越接近真糖,但本质上还是与真糖不同,所有甜味剂的原理都是在欺骗大脑,而大脑接收到甜味信号后反而会增加对真糖的渴望。因此消费者对于市场涌现的低糖、无糖饮料产品还需要时间来改变自己的消费习惯。

减糖风潮下,无糖、低糖饮料成为消费主流

随着“减糖风潮”席卷整个饮料市场,碳酸饮料的发展趋势逐渐走低。可乐巨头们并未气馁,除了降低碳酸饮料的糖分,也在转向非碳酸型饮料。例如百事,除了在常规碳酸软饮推出黑罐无糖可乐,同时也开始开发植物、气泡水等健康型饮料。例如气泡水品牌bubly,定位零卡路里、不含甜味剂的气泡水饮料;有葡萄柚、青柠、橙子、草莓、芒果、樱桃、苹果、柠檬8种口味,产品设计上采用色彩明亮的时尚风格,让人们在体验气泡口感的过程中,仍然保持建康。

图源bubly

随着健身运动的兴起,运动饮料也迎来了消费的热潮。百事旗下饮料品牌Propel Water(电解质水),主打无糖运动饮料,同时也是与姊妹品牌佳得乐(Gatorade)进行区分。Propel Water品牌新产品线Vitamin Boost,定位无人工甜味剂的维生素功能水,主打自然是维生素和电解质补充。这也是百事在低糖化、清洁标签、功能性饮料的趋势下进行的一次直接探索。

Vitamin Boost目前含有3种口味:桃子芒果、草莓覆盆子、苹果梨,每瓶20oz饮料包含2g有机蔗糖和甜菊糖,对于那些运动健身人员十分友好。目前正在美国零售渠道铺货,建议零售价为$1.39-$1.89。

图源:Vitamin Boost

对于儿童群体,全球的肥胖病、青少年糖尿病和龋齿问题是每个家长关注的问题。爱喝饮料的儿童们就可以关注美国品牌Hapi Drinks推出无糖饮料Hapi Water,专为儿童设计。这款水为了迎合儿童的口味,添加了天然甜味剂甜菊糖、赤藓糖醇来增加甜度,并用彩色蔬菜汁调制颜色,而且添加的维生素C让水富含营养。在包装上,Hapi Water采用了便携的袋包装,并附有吸管,方便孩子们啜饮。

目前Hapi Water共有四个口味:苹果、葡萄、猕猴桃与草莓、潘趣酒(Punch,一种特色混合性饮料,主要成分是果汁)可供消费者选择。

图源:Hapi Water

美国品牌RETHINK Brands也针对肥胖儿童群体,推出一款儿童果汁饮料RETHINK Kids Water。这款果汁主要成分是水、浓缩果汁、有机香料、天然香料,使用了不含热量的有机罗汉果甜苷来增加甜味,主打零糖、零盐、零卡路里,还具有天然、无添加等特点。

目前,RETHINK进入了美国1.1万多家渠道,包括沃尔玛、Target、Kroger等大型零售商,以及亚马逊、Jet等电商平台。RETHINK联合创始人Matt Swanson表示:“这是一款兼具健康性、功能性和美味的果汁饮料,给儿童提供健康饮品的选择,同时提升父母的购买体验。”

图源:RETHINK

随着消费者越发关注食品饮料选择对健康的影响,因此他们更倾向选择无糖或者低糖的产品。因此雀巢澳大利亚分公司为了减少家庭对食品饮料添加糖分的担忧,在2019年5月推出无蔗糖版美禄,提供一种“既鼓励人们喝牛奶,又加糖更少的解决方案”。

新配方的冲泡热饮依然含有大麦麦芽、奶粉和可可,但使用了甜叶菊代替蔗糖,减少了原产品30%的糖分——奶粉中含有乳糖且大麦麦芽中含有麦芽糖。为保证新配方在外观、口感和行为上都与原版美禄一致,雀巢还加入了可溶性玉米纤维以改善热饮的质地。

美国雀巢也在推广其咖啡伴侣 Natural Bliss奶精系列,Natural Bliss混合奶精含有杏仁奶和椰子奶油的混合物,有香草和无糖两种口味。其中燕麦基奶精采用蔗糖、天然香草调味料和燕麦奶制成。此前,Natural Bliss也推出过几款植物基的咖啡伴侣产品,分别以椰奶和杏仁奶为基地。所以本次的产品创新主要基于基底的混合调整和在基底材料来源上的扩充。

图源:Natural Bliss

近年来,抹茶因其颜色嫩绿味道清香圈粉无数,与抹茶口味相关的食品饮料,更是广受人们的追捧和享用,衍生了多种网红级的食品。美国抹茶饮料品牌MatchaBar一直深度挖掘抹茶功能和文化,专注于提供各种现调抹茶饮料及餐点。2015年,该品牌推出了第一款预包装即饮抹茶饮料,目前已经覆盖包括Whole Foods在内的超过1000个渠道。

MatchaBar推出了一款新的即饮产品Hustle,定位气泡抹茶能量饮品,这款产品中采用了抹茶作为身体优质能量来源,让你享受抹茶体验中就能及时补充身体能量。这款产品分为原味和无糖两款SKU,10oz罐装的Hustle在官网的零售价是35美元/12罐。

图源:MatchaBar

减肥人群的食谱中经常会出现牛油果,随着牛油果美容养颜、减脂塑身、降低血压等营养价值被发掘,牛油果产品层出不穷。来自墨西哥的牛油果公司Grupo Escamp,就贴心的推出一款牛油果水AvoWater,帮你省去处理和搭配牛油果的过程,直接一步到位,享受这款营养价值极高的牛油果水。

AvoWater以牛油果、新鲜柠檬汁以及薄荷为原料,以HPP(超高压冷杀菌技术)制成,富含纤维、维生素和蛋白质,每瓶包含30-60g的牛油果成分,满足消费者的能量和营养需求。这款水口感清新,而且为人们提供了三种不同甜味来源饮品可供消费者选择:甜菊糖、纯蔗糖以及混合蔗糖甜菊糖。

图源:AvoWater

在日本,想买一杯咖啡,或许你的第一选择并不是星巴克,而是UCC 瓶装咖啡。UCC 清咖啡浓香丝滑,在力图保留原豆本味的同时,营养价值也十分高。UCC清咖啡也是日本熬夜一族或者瘦身一族桌边的必备饮料,并且0卡路里、0糖、0热量,绝不会给身体带来多余的负担,是keep fit的大利器。同时清咖对排除身体多余水分,对水肿体质十分友好。

图源:UCC

当然,减糖风潮也席卷了中国市场,出现多款无糖、低糖概念饮品。中国的草本养生文化源远流长,许多茶饮品牌也开始在饮料中加入草本成分。百年同仁堂创办的彦悦山就与与澳州国宝级咖啡合作,颠覆传统咖啡概念,将传统草本融入咖啡饮品。产品中不仅使用了100%精选苏门答腊,西达摩和危地马拉咖啡豆,而且咖啡基底的蒲公英、菊苣根、接骨木花等草本成分也让消费者分分钟进入养生状态。

最重要的是,咖啡中用罗汉果糖取代蔗糖,甜度是蔗糖的300倍,但热量只有0千焦,完全不用担心会给身体带来负担。截止目前彦悦山已上线 10 余款草本养生茶盒等零售产品,并与京东超市、唯品会、小红书、天猫、盒马等平台达成合作。

图源:彦悦山

炎炎夏日没有果汁是多么痛苦,中国农产品知名品牌褚橙就推出实建褚橙NFC鲜榨果汁,让人们随手拿到新鲜橙汁。1瓶褚橙NFC果汁,需要榨足足6颗褚橙才够,原材料采用云南哀牢山高原鲜果,通过全产业链深加工,鲜选鲜榨,不仅保留了果实原有的口感与香甜,而且零添加。

褚橙NFC鲜榨果汁通过低温消毒杀菌、低温灌装等工艺最大限度保留了水果原有的风味;同时,采用全程0-6℃冷链保存等方式保证了果汁的品质。这款果汁酸甜比相当适口,入口不会太甜而齁出内伤、也不会太酸而涩掉牙齿,喝到胃不反酸,十分适合在夏天饮用。

图源:褚橙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显示,中国人的体质是普遍缺钙的,每人平均摄入量为400mg/天,而国际建议钙摄入量为800mg/天。对于国民普遍缺钙的情况,伊利发布一款“乳矿轻饮”伊然。

目前产品线共有三种口味:牛乳味、柚子味、水蜜桃味,同时具有零脂肪、低糖的健康特点,在大口畅饮、清爽解渴的同时,享受轻松、无负担的饮用体验。三种口味均不添加人工防腐剂,饮用时更加安全放心,目前,伊然已经进入了上海地区地铁站的自动售货机,并宣布会逐步上市铺货扩展到便利店等及其他城市。

图源:伊然

当“健康生活方式”成为中国消费市场的关键词时,维他奶也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消费信号,推出“健康加法”,开始在豆奶品牌的基础上为人们提供更多的营养实现。“健康加法”系列共有钙+以及纤维+两款产品,满足了市面上大部分消费者对于补钙、肠道健康的追求。健康加法“钙+”产品中每100ml添加120mg钙,满足每日每人钙的建议摄入量,从而达到坚固骨骼和牙齿的效果。

健康加法“纤维+”产品在每100ml添加1g天然膳食纤维,有助于保持消化系统健康,增强免疫力,降低胆固醇和高血压。而且两款产品中,健康加法含有8g优质植物蛋白,零胆固醇低糖无负担,不论什么时候,都能为身体供能。

图源:维他奶

在中国,历史悠久的茶饮也不得不提及。但是泡茶的繁琐也足以让年轻人放弃喝茶,因此茶饮料也逐渐兴起。例如农夫山泉推出的无糖茶饮料,就获得了年轻人的关注。2018年C-NPS中国顾客推荐度指数榜单显示,东方树叶成为无糖茶品类中的第一。东方树叶主打解油腻、零卡路里、提神的三大功效,宣传卖点切中时下年轻人健康、低热量和提神醒脑的需求,同时可以提供乌龙茶、茉莉花茶、红茶、绿茶四种口味。

此后,农夫山泉也一直在茶饮料领域深耕,在2016年茶π上市后热销,不到一年时间就成为10亿元大单品,成功引领了中国茶饮的年轻化。2018年,农夫山泉创新性推出泡泡茶,果汁+碳酸+茶的组合,再次成功吸引了大家注意力。

图源:农夫山泉

相关数据显示,消费者正转向更正宗的茶饮类型,而且不需要茶饮含有太多调味成分。包装色彩清爽明亮的维他无糖茶也在茶饮市场发力,无糖茶饮料主打冷萃工艺和原片真茶叶作为卖点,同时标榜“0蔗糖0热量0脂肪”,而且口感甘醇不苦涩,能够让年轻消费群体拥有现泡茶的口感和体验。目前,这款茶共有绿茶、玄米茶、香片和菊花四款口味,其中绿茶和玄米茶可以在上海各大便利店的冰柜中购买到,时时刻刻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图源:维他

杜绝一切甜食,就真的等于“戒糖”吗?

如今大家知道了糖带来的危害,因此对甜甜圈,早餐不吃麦片,少喝水果汁,避免一切的甜食,但没有想到的是糖的影响仍然如影随行。这是因为生活中,我们还是没有成功躲避“隐形糖”。

这些隐形的游离糖可是无孔不入,人们如今摄取的许多游离糖“隐藏”在通常看起来不甜的加工食品中。它们由生产商、厨师或消费者在食品中添加的单糖和双糖以及天然存在于蜂蜜、糖浆、果汁和浓缩果汁中,主要形式是蔗糖、果糖和葡萄糖。那么如何在我们日常的饮食过程中,控制糖的摄入量呢?

少吃有添加糖的加工食品:各种加工食品中,饼干、糖果、烘焙食品和面包等,即使是咸味的饼干和面包中,也含有大量的糖。如果要吃包装加工食品,可以选择无糖版本的。

巧识标签中的隐形糖:购买产品的时候,也要分点注意力给标签。越是排在食物配料表前边的成分,其含量就越高。除了我们常见的白砂糖和蔗糖外,葡萄糖、果糖、乳糖、麦芽糖、蜂蜜和玉米糖浆等,都是额外添加进食品的糖,要引起重视。

烹调少用含糖调味品:沙拉酱、番茄酱、烧烤汁等调味酱里,每百克大概有15克左右的糖,特别是做一道红烧肉、鱼香肉丝等菜含糖量都会“超额”,因此可以多多选择清蒸、白灼、凉拌、炖汤等方式来加工食物。

水果也要选择低糖:很多想要戒糖的消费者们,对于水果也要有所筛选,切不可以为水果甜就是含糖量高。像西柚、西瓜、草莓、杏、杨桃等都是含糖量较低的水果。

看来减糖也并不是可以轻松就能达到的,不仅要辨别产品中的含糖量,也要重视生活中的“隐形糖”。还有对于那些嗜糖如命的人们,戒糖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需要循序渐进,才能避免反弹!

参考文献:
1. Lustig R H, Schmidt L A, Brindis C D. Public health: the toxic truth about sugar[J]. Nature, 2012, 482(7383): 27-29.
2. Public health: the toxic truth about sugar[J]. Nature, 2012, 482(7383): 27-29.
3. Long-Term Consumption of Sugar-Sweetened and Artificially Sweetened Beverages and Risk of Mortality in US Adults,Circulation,2019,139:2113–2125.
4. 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呼吁各国减少成人和儿童糖摄入量》
5. FDA:《Changes to the Nutrition Facts Label》
6. Artificial sweeteners induce glucose intolerance by altering the gut microbiota J Suez, T Korem, D Zeevi, G Zilberman-Schapira, Nature, 2014 – nature.com
7. Measuring Artificial Sweeteners Toxicity Using a Bioluminescent Bacterial Panel, Molecules 2018, 23(10), 2454;

新营养留言互动

您的电话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新饮料 | 瓶装水混战加速,旺旺、乐百氏、雀巢优活、农夫山泉、屈臣氏……谁能脱颖而出?
下一篇:新饮料 | 雀巢速溶产品“改头换面”,这次它瞄准了植物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