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健康资讯

益生元致癌有无定论,请看以下观点......

2018-10-24 09:09   来源:新营养

2018年10月18日,美国托莱多大学Matam Vijay-Kumar博士领导的团队,在期刊《cell》上发表了《Dysregulated MicrobialFermentation of Soluble Fiber Induces Cholestatic Liver Cancer》(水溶性膳食纤维的微生物发酵失调导致胆汁淤积型肝癌)。试验中所说的水溶性膳食纤维包括菊粉、果胶、低聚果糖等益生元成分。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博士 范志红观点:

1 实验中使用的不是正常小鼠,更不是人类,而是一种特殊的基因敲除实验动物模型,它容易出现菌群紊乱问题。实验结果不能直接往人身上套。

 

2 研究并没有发现富含果胶、低聚果糖等的天然果蔬食物会带来风险,是大量使用人工提取的可溶性膳食纤维,还是长期摄入之后,才发现出现肝癌的。实验老鼠吃几个月,相当于人类吃半辈子呢...

 

3 研究证实,纤维素等不溶性膳食纤维不会引起实验动物肝癌风险上升问题。杂粮、薯类、豆类中以不溶性膳食纤维为主,更加无需忧虑。

 

4 实验小鼠出现肝癌,是在营养不平衡的高脂饮食状态下,又摄入大量提取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如果不是高脂膳食扰乱了肠道菌群,仅仅摄入可溶性膳食纤维,也是不会带来肝癌问题的。

 

5 膳食纤维虽然一直被说成有益健康的成分,是因为目前文明社会整体上吃的膳食纤维太少。如果膳食纤维摄入过量(动物实验中的数量往往会比人类实际摄入量大),一样是可能妨碍健康的。只不过,目前多数人的膳食纤维我摄入量太低了,所以才提倡多吃点。

 

6 有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膳食纤维对菌群的作用有差异,最好是从食物中获取多种类型的纤维,而不是仅仅盯着一种吃。可溶性、不溶性纤维各有不同类型,健康效果也不一样。日常不肯多吃多样化的天然食物,精白米面加大鱼大肉,然后单一性地长期服用某种类型的膳食纤维,未必能得到理想的健康效果。

“因为人不是小鼠,我们只讨论小鼠”

何况,“按照本研究中的小鼠喂食剂量换算,相当于60kg的人连续六个月,每天食用112g菊粉的量,而菊粉作为新食品原料,成人每日摄入应不超过15克。因此,此研究的结论是在极端条件下做出来的动物实验结果,不能简单推导到人体。”

哈佛大学医学院助理教授 刘洋彧观点:

对于此实验的结果:长期吃富含可溶纤维的精制饲料,例如作者配制的Inulin containing diet (ICD),可使肠道菌群失调的T5KO小鼠发生黄疸型肝癌(HCC)。但是富含不可溶纤维的精制饲料,例如Cellulose containing diet (CCD), 对于这类小鼠无HCC诱导作用。 注意到两个细节。(遗憾的是,这两处作者没有展示任何数据。)

 

1. 直接从杰克逊实验室采购的肠道菌群正常的T5KO小鼠未能在长期ICD喂养时产生 HCC(数据未显示)。

 

2. 让肠道菌群失调的T5KO小鼠吃基于谷物的啮齿动物饲料 (grain-based rodent chow)并添加与精制的ICD中相似数量的菊粉, 并不会诱发任何肝脏疾病 (数据未显示)。 这里grain-based rodent chow是一种相对未精制的食物残渣聚集体,常作为啮齿动物模型研究的标准饲料 。(传说中的粗粮?)

 

总结起来:对于可溶性膳食纤维引发T5KO小鼠肝癌,肠道菌群是不是已经失调很重要, 食物是不是精制也很重要。

  上海交通大学赵立平教授观点: “可溶性膳食纤维诱发癌症,是本底菌群不好的结果。可溶性纤维很多有害菌也能利用。在杂草丛生的地方乱施化肥,当然可能养出大毒草。”  

热心肠先生蓝灿辉观点:

“如果本底菌群变坏,所谓“益生”的膳食纤维就会变成“杂草的肥料”,促进有害微生物的生长,而短链脂肪酸(传统认为有益)等代谢产物会成为促进肿瘤等疾病的帮凶。”

实际上所有的研究结果指向平衡膳食

浙江省农科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浙江省食品微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和微生物生态与免疫研究室研究员 王欣教授 观点:

这篇文章用的是小鼠模型,前提条件是试验小鼠在开始试验之前肠道菌群不平衡,结果是测序试验之前的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并没有发现明显的差异。可溶性膳食纤维进入人体后引起肠道菌群高度发酵,会导致菌群结构从不平衡走向更不平衡,后期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因素也不足为怪。可能世界上没有一种膳食纤维能够提供全部细菌的代谢需要,能够让所有人的肠道细菌平衡生长。而且,肠道里面的细菌长太多了也不是好事,产生过高的短链脂肪酸也不是好事,所以,平衡和如何促进失衡的肠道菌群达到平衡,维持平衡是我们所有行业内的人的努力方向。另外谁一句,这组小鼠的菊粉饲喂量为7.9%,明显高于国家推荐剂量啊。看样子,什么吃的太多都不行,美之为美斯恶已。

虽然学界仍然没有关于益生元的国际公认的统一概念,但对于其“通过调节肠道菌群进而对宿主健康产生有益影响”的作用机理是普遍认可的。这就使“益生元的功能评价”有了现实的,可操作的理论基础。“如果你说某种成分或产品是益生元,至少,要搞清楚它是否能够被肠道微生物利用,被那种微生物利用,如何利用,产生了哪些正向的临床效果。”这些看似最基础的问题搞清楚了,是不是“益生元”也就迎刃而解了。

而这套“益生元功能评价”方法也正是肠道微生态研究的常用方法。主要分为三个关键步骤:其一,体外模型研究。评估食品成分对肠道菌群结构和代谢产物的影响,这一步骤解决的首先是细菌之间以及细菌底物之间的关系;其二,动物试验。研究肠道细菌和宿主的相互作用,这一步骤主要解决的是细菌与宿主,以及底物与宿主之间的关系;其三,人体临床试验。确立食品组分和特殊化学产物对宿主的最终影响。到此才能把细菌与人,底物与人之间的关系基本摸清楚。“只有这些问题都搞清楚,弄明白,才能初步为某种成分或产品定性。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膳食纤维技术分会观点:

首先,这个研究是在小鼠身上做的,不能直接类推到人身上。

 

其次,试验期间诱发肝癌的一个前提是肠道微生物失衡,或者在吃菊粉的同时,用高脂饮食打破小鼠的肠道微生物平衡。

实际上,在肠道微生物没有被破坏的野生型小鼠体内,研究人员没有观察到菊粉诱发肝癌的现象。

 

第三、菊粉和其它可溶性膳食纤维对人体的益处有长期、大量的临床数据,包括数以万计的人类,对首次意外发现的结果不能形成结论!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新营养留言互动

您的电话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菊粉》和《低聚果糖》国标的即将出台,成为益生元年的重要标志
下一篇:菊粉的安全性到底咋样,看看国际国内的法规及安全评估,你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