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信社资讯

杨元庆两会提案:建议尽快出台儿童营养餐立法

2017-03-06 19:19   来源:新营养

本次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共提交了三份提案,分别聚焦在改善在校儿童营养餐的建议、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建议。

以下为杨元庆在两会期间提案的具体内容:

尽快出台儿童营养餐立法

在本次全国两会上,杨元庆提交了《关于改善在校儿童营养餐的建议》的提案。他在提案中呼吁,要重视目前我国儿童营养问题和儿童营养餐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推动相关立法和标准制订,根据城乡不同特点,完善在校儿童营养餐工作。

在杨元庆看来,近年来,我国儿童营养状况持续改善,但儿童营养问题依然存在,具体表现为两大方面:一是部分儿童营养失衡:我国在儿童饮食营养方面不仅存在着欠发达区域营养不足的问题,而且在一线城市由于中国饮食习惯的影响,也存在着营养过剩造成的超重、肥胖等一系列健康问题。另一方面,在部分贫困地区,儿童营养不良现象尚未完全杜绝。此外,从2012年起,我国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启动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目前给予在校学生每人每天4元的营养补贴,政策成效显著,但也存在覆盖面小、资金监管难度大等问题。

杨元庆在提案中建议,应尽快出台儿童营养餐立法,推动制订在校儿童营养餐强制性标准。环顾全球,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很早就对儿童营养餐进行了立法,都有基于保证儿童成长的强制性营养标准。美国早在1946年就颁布了《国家学生午餐法》,1966年颁布《国家学生早餐法》,日本在1947年经济极端困难情况下颁布了《营养师法》,可以说,在儿童营养餐立法方面,我国已经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杨元庆建议,国家研究制定相关立法,同时出台关于在校儿童营养餐的强制性标准,对食品营养标准、生产经营规范等做出明确规定。让孩子吃饭也要有法可依,才能切实保障儿童营养餐改善工作的顺利实施。

针对目前贫困地区儿童营养补贴覆盖面小,资金监管难度大等问题,杨元庆也给出了具体提案:首先,建议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在校儿童营养餐的补助力度。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的营养改善资助范围,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扩大到所有贫困地区。另外,由于现有每天4元的补贴不包括学校为提供学生营养餐配套的食堂设施、餐具消毒、水电煤气、人员服务等费用,建议今后在拨付相关费用时,考虑贫困地区学校实际情况予以一定的配套费用。

加强对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监管,杜绝挪用或以向学生直接发钱代替营养餐的做法,确保真正让孩子们吃到嘴里。同时,在全国中小学逐步推广学生营养餐制度。目前我国在校儿童在学校吃午餐的比重正在不断提高,寄宿制学校也在增多,但学生就餐情况千差万别,既有学校自办食堂,也有不少是学校对外订餐、学生自行用餐。杨元庆建议由学校统一供餐的,应率先实施营养餐标准,同时加强对学校食堂、校外配餐单位的食品营养和安全卫生监管。让孩子吃得好,吃得安全,让家长放心。

最后,完善学龄儿童营养监测制度,对重点问题实施营养干预。目前我国在营养健康状况监测和相关研究方面的投入有限,多为项目性投入,不成规模,缺乏规划。建议国家以在校儿童的营养监测作为突破口,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营养监测制度,掌握基础数据,及早发现问题,及时开展营养干预,提高国民身体素质。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杨元庆委员认为,儿童的营养问题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孩子的营养工作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必须通过改善在校儿童营养餐工作,改善我国儿童,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儿童的营养健康水平,进而全面提高未来国民素质。

用科技的手段让教育“好车宽路快跑”

在杨元庆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提案中,他认为,虽然国家已将教育信息化列入了“十三五”规划,但制约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因素仍然较多。在他看来,中国要快速提高教育质量,必须进一步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和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开放,以科技的手段,让中国教育有“好车”(优质教育资源)、有“高速公路”(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只有这样,中国的教育才能得到迅速发展。

在杨元庆看来,目前影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由于区域经济文化不平衡,导致教育信息化设施的条件仍然不能满足实际需要,重点与非重点学校、城区与郊区、乡村学校在信息化基础设施方面依然存在较大差别;同时,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普遍存在。许多地方虽然也投入了资金,配备了硬件,开发了相应的系统,但是实际使用效率不高。有的验收达标后就被闲置了,严重地影响了“三通两平台”和教学应用的融合发展。另一个原因是目前我们在解决了“受教育难”的问题后,“受好教育难”的问题出现,虽然通过学校和社会力量的努力,众多在线开放课程纷纷涌现,特别是国家主导的“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信息化内容的获取问题。但现有的内容资源数量依然偏少,名校、名师的核心优势资源较少,缺少激励名校、名师开发在线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手段。

杨元庆认为,希望国家继续加大对“三通两平台”的建设投入,特别是向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倾斜,确保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均衡发展。另一方面,完善“三通两平台”运营模式,积极探索“专业运营企业参与、学校购买服务”的运行模式。通过市场机制,引入第三方运营企业参与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培训和运行维护,把单纯购买硬件变成购买综合服务。通过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均衡发展,让中国教育的“高速公路”成为提升中国教育的推动力量。

在培育优质教育资源方面,杨元庆提出,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在线开放课程的开发设计、建构和推广工作,优化现有优质资源的开发;在现有“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活动的基础上,认定一批精品课程,支持名校名师等权威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向社会开放,从而为在线开放平台提供优质教育资源。近几年,教育云、虚拟现实、大数据等技术发展迅速,这是彻底改善中国教育质量的手段。杨元庆提出,建议国家鼓励学校、企业、科研机构合作,推动这些新技术在“互联网+教育”的应用和推广,规范教育云实施标准,建设一批虚拟现实教育示范项目。同时,鉴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成为现代人的基本生存技能,互联网为学生自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杨元庆建议学校适当提高相关知识的教学比重,引导学生提高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技能,与时俱进地改变传统学习方式,推动学生自主式、体验式和互动式学习,增强自学能力,培养创新创造精神。

杨元庆委员认为,应当通过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让这些“好车”在中国教育的“高速公路”上快跑,并通过更大范围地应用成熟的前沿科技,进一步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用科技改变教育的未来。

支持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

杨元庆认为,中国经济“脱实向虚”的主要原因是实体经济的投资回报率远远低于虚拟经济。从实体经济自身发展的角度看,既有产能过剩、融资难、融资贵、成本负担过重等方面的影响,也与我国制造业处于结构转换阵痛期,低成本竞争优势削弱,新的竞争优势尚未形成密切相关。

尽管实体经济整体上困难重重,但是符合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方向的领域却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也是资金投入的热点。因此,在今年的两会提案中,杨元庆提出,要解决中国经济“脱实向虚”的问题,既要降成本,减负担,让实体经济轻装上阵,抑制资产泡沫和虚拟经济过热,也要坚持供给侧改革,通过发展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增强实体经济的竞争力、培育增长新动能,逐步改变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悬殊的投资回报率差距。

当前,国家已经出台了不少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杨元庆结合其实践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建议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增强实体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杨元庆指出,当前科研计划实施仍然存在“两张皮”现象,科研资源集中在国家的科研院所和高校中,企业参与程度弱,资金使用效率和成果转化率有待提高。杨元庆在提案中建议,今后在制定国家科技和产业发展规划时,更加广泛地征求企业意见,进一步扩大企业在国家创新决策中的话语权,在科技创新计划中要充分反映企业的实际需求;厘清国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科研部门的不同职责定位,凡是市场导向明确的产业技术创新项目都应以企业为主,更多地在符合条件的企业设立国家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

第二,大力改善金融服务,引导资金更多进入实体经济。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液”,但资金瓶颈一直制约实体经济发展,广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要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必须完善金融服务,平衡金融部门与实体企业的利润关系,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杨元庆结合联想自身实践,提出三项具体建议:一、大力发展依托大企业的产业链金融。二、建立基于制造业核心企业数据的企业信用管理体制与信息平台,将其纳入国家征信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解决中小企业征信难题。三、进一步拓宽企业发展直接融资服务的平台和通道,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推进改革试点,简化审批程序。

第三,支持企业“走出去”,拓展实体经济发展的新空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海外新兴市场成为企业发展的“蓝海”,企业“走出去”步伐大大加快。然而,跨境金融服务发展滞后一直是阻碍企业“走出去”的一道坎。杨元庆在两会上建议,应鼓励商业银行与开发性金融机构(亚投行、金砖国家银行、丝路基金)紧密合作,以定向宽松、税收优惠等手段,支持“一带一路”等项目投资,建立一站式绿色服务通道。增强金融机构境外服务能力,简化商业银行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及并购的审批核准手续,鼓励支持其在“一路一带”沿线国家和地区进行业务布局,构建金融大动脉通道;建立部际协调机制,对重点行业和实体企业跨国并购的用汇提供便利,优先放行,支持我国企业加强对具有核心技术、核心资源的世界行业领先企业的并购。

杨元庆称,近几年中国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投入大量真金白银来建立亚投行,成立金砖国家银行等等,跟沿线国家协同发展、互利共赢,为中国企业的进一步全球化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这还远远不够,我们必须练好内功,降成本、挤泡沫,推动实体经济发展,锻造出一批真正有实力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惟其如此,中国才有望在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博弈期,成为新一轮全球化的引领者。

新营养留言互动

您的电话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没想到吧,2017年我们要在营养界掀起人工智能的风,还要成为智慧营销的领跑者
下一篇:“我们是谁?我们从哪来?我们将去向何方?”人工合成酵母基因组项目重大突破,华大基因正在颠覆达尔文的进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