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植物资讯

强健血管、改善微循环,Careflow®助您秒回“好状态”

2024-12-02 16:29   来源:新营养

 当前,回归“年轻态”已经不仅是银发一族的需求,任何年龄段的人群都希望拥有更加年轻的“好状态”。得益于科技进步和科普发展,今天的消费者对于“年轻态”的认知已经不再是“空中楼阁”,通过积极主动搜索学习,部分消费者甚至已经过渡到可以通过SIRT1、eNOS、SOD等标志性量化指标来考量营养膳食补充剂对于抗氧化、代谢健康、微循环等的改善程度,这也使得白藜芦醇、槲皮素等关键植物成分越来越受到关注。如今法国生命科学公司Fytexia基于循证科学,推出了更具创新价值的植物原料Careflow®,通过强健血管、改善微循环与代谢健康,助力各年龄段消费者回归“年轻态”,秒回“好状态”。

芒果不仅是一种美味的水果,而且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而闻名,印度阿育吠陀中认为芒果有助于血糖健康。借助现代前沿科技,标准化的芒果全果粉Careflow®让芒果得以以全新的姿态在营养健康领域大放异彩。

Careflow®从Totapuri亚种(又名Kili-Mooku)中提取,这种在印度泰米尔纳德邦地区种植的独特芒果品种只有在特定成熟度时,其生物活性化合物含量才能达到标准值。Careflow®中的主要生物活性化合物芒果苷含量≥0.03%。作为专利成分,临床实验证明,每天100毫克的摄入量即可通过增强SIRT1对细胞代谢的激活,促进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来增强血管功能、保护新陈代谢平衡,同时从第一次摄入开始就可显著改善微循环。

1. 激活长寿基因SIRT1,逆转“衰老时钟”

Sirtuin1(SIRT1)是一种能量平衡和细胞代谢的主开关酶,它通过增加线粒体代谢、产热和抗氧化来保护和增强细胞生命。作为参与细胞衰老和炎症调节的抗衰老蛋白,由其介导的抗炎性衰老机制与炎症、细胞早衰、端粒损耗等有关。研究表明,某些特定多酚可以调节SIRT1以干预多种与炎性衰老相关的健康问题进展。白藜芦醇之所以在抗衰老领域“家喻户晓”,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其被证实能激活人体长寿基因SIRT1。

Sigrid Rochter等人发表在《SENIOR NUTRITION》的一篇研究表明,Careflow®同样可以激活SIRT1并刺激级联反应代谢过程,例如增加脂肪酸氧化、抑制胆固醇、甘油三酯合成,增强肌肉能力摄取,调节胰岛素分泌等。实验采用的4个批次Careflow®均显示出对SIRT1的显著激活。用直接法荧光筛选试验测得的活化率超过30%,采用更加灵敏的发光分析后,激活率为68%。(见图 1)

2. 激活eNOS,守护心血管健康

研究表明,小剂量的NO就能够保持血管张力,维持血管稳态。此外内皮细胞中NO的含量需要处于一个平衡状态,它的失衡可能导致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病变老化及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相关的健康问题。内皮型NO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s,eNOS)是一种产生一氧化氮(NO)的酶,因此,它也被称为心血管健康的守护天使。

临床研究表明,Careflow®可显著激活eNOS,并呈现剂量依赖性。(图2)此外,其对SOD(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激活超过45%;并可通过抑制IL-6、TNF-α释放和COX1/2活性来对抗炎性反应。

3. 首次使用即可改善微循环

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血液循环最根本的功能是进行血液和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微循环占体内血管的90%,其功能正常与否是人体健康状态的重要标志之一。微循环也因具有这种重要的生理功能,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心脏”。

以往相关膳食补充剂的研究少有将视角触达到“微循环”这一领域,Careflow®在短期和长期研究中均对微循环这一评价健康的关键领域给予了高度关注。在短期研究中,相对血流量是微循环的一个关键参数。与基线相比,Careflow®可显著改善血流,6小时后达到峰值。100mg的Careflow®可使血流量较基线显著增加54%。(图3)

在长期研究中,科研人员引入了长期研究微循环的一个重要参数反应性充血流量(RH-flow)。在每天补充100mgCareflow®4周后,RH-flow和微循环系统的反应性得到了明显改善。(图4)

除了严谨的科学研究,目前为止没有记录与Careflow®补充剂相关的不良事件。该原料也通过了有机认证,且非转基因、清真、无麸质,适合素食者。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各年龄段消费者都对“年轻态”提出了更为具象的需求。Careflow®不仅聚焦抗衰老与血管代谢健康,同时创新性地引入了“微循环”这一评价体系,为品牌推陈出新,寻求突破提供了良好素材。更多Careflow®相关信息可联系该原料代理商广州市汉中贸易了解,咨询。


参考文献

[1]Röchter S. et al. Agro Food Industry Hi-Tech. 2015; Vol. 26(3)

[2]Gerstgrasser A. et al. Planta Med. 2015; 82(4), 298-304

[3]Buchwald-Werner S. et al. Planta Med. 2017; 83(10): 824-829

[4]Gerstgrasser A. et al. Planta Med. 2015; 82(4), 298-304


>>>声明

*新营养(xinyingyang.com)致力于秉承循征营养学的理念,重度垂直人类营养,为广大健康原辅料供应商和消费者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标明原创的文章权限为本网所有,如需转载请得到书面申请并在文章开头注明出处。

*文章中会充列示参考文献,但因商业利益相关造成的不客观可能依然存在,欢迎读者多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

*文章中涉及功效相关描述均有对应的数据支持,囿于篇幅限制无法全部刊登,如需数据来源,可向新营养(xinyingyang.com)或文章中涉及到的企业索取。文章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此公众号中全部内容仅为一般性参考。读者不应在缺乏具体的专业建议的情况下,擅自根据文章内容中的任何信息采取行动。此公众号运营方将不对任何因采用文章内容而导致的损失负责。

*文章中涉及的产品、成分、功效仅代表相关企业的观点,新营养仅基于信息传递目的进行转述,并不代表我们绝对认同相关宣称,也不支持任何产品的营销和销售。

*文章中插入的图片不涉及到商业行为,仅限交流,并标明了来源出处,尊重原创图片设计。

新营养留言互动

您的电话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马基莓花色苷——来自巴塔哥尼亚的超级浆果开启“新眼界”
下一篇:功能饮料——繁忙生活中的强大盟友,探索拉丁美洲果实与草本植物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