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 / 观察资讯

走路快与走路慢的人,谁更长寿?研究:二者或相差15年寿命!

2024-02-05 09:42   来源:新营养

来源:健康时报

2019 年美国《梅奥诊所学报》曾发表过一项“生活步调”研究,对 47.5 万名平均年龄为 58 岁的参与者进行了长达 7 年的随访研究。

定期收集他们的步行速度和体重指数,然后再通过分析模型来估算他们的预期寿命。

研究结果显示,不管体重指数如何,走路快的人,拥有更长的预期寿命。

在这项研究中:

  • 走路快的女性:预计平均寿命 86.7-87.8 岁;

  • 走路快的男性:预计平均寿命 85.2-86.8 岁;

  • 走路慢的女性:预计平均寿命 72.4 岁;

  • 走路慢的男性:预计平均寿命 64.8 岁。

  • 走路快的人平均比走路慢的人能多活 15-20 年!

2022 年,《通讯生物学》杂志发表的一项针对 40 多万成年人基因数据的研究显示:步行速度越快,人越年轻。

这是因为步行速度越快的人,“白细胞端粒长度”越长。端粒被认为是衰老的生物标志,端粒越长,衰老速度就越慢。

综上所述,走路快的人比走路慢的人,更健康长寿。

不过要先提醒一下:千万不要因此故意加快步速。平时走路健身我们还是要量力而行,一味地追究步速很可能会摔倒,而摔倒会造成更严重的身体损伤,小心得不偿失。

1. “步速”是衰老的重要指标

俗话说“人老腿先老”,确实有道理。

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原院长、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内科学教授杨秉辉表示:腿的功能是行走,人走路的姿势、速度,能反映人体衰老的状况。若能健步如飞,至少不显老;若是步履蹒跚,肯定老态龙钟。

此外,走路的姿势或许还与习惯、以往的训练等有关;走路的速度则主要与肌肉的力量、平衡能力与心理状况等人体的机能有关。所以“步速”成了衰老的一个重要指标。

2. 走路多快才算快?

杨秉辉教授表示,在老年病的门诊中,医生们常用一种叫做“4 米步速测验法”来大致估计老人们的健康状态。

若不能在 5 秒钟内走完 4 米的距离,即步速每秒不到 0.8 米,则表示其存在着明显的衰弱。

当然,有经验的医生或许不需要用秒表、皮尺,只需看几秒钟病人走路的状况,便已大致知晓。

需要注意的是,“4 米步速测验法”只是一个大概的观测方法。

人的步速快慢取决于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因素。

3. 走路突然变慢,要当心这些病

一些老年人认为年纪大了走路慢些是很正常的事,这话也不错,走路慢些也并非病了。

不过这里强调的是“变慢”,即原来走路并不慢,而是在短时间内变慢到一定程度,就值得警惕了。

杨秉辉教授表示,老人步速缓慢者多因肌肉萎缩、肌力下降所致;

但之所以如此,则常与患有心脑血管病、神经系统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骨关节病等有关;

也有少数老人因为曾经跌倒导致心存恐惧,走路变慢。

凡此类情况皆应就医检查,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1. 肌无力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骨外科主治医师王晓东 2022 年刊文表示:

如果是全身肌无力,可能会出现走路慢、浑身无力,肌肉的对抗能力下降,需要去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

针对肌肉萎缩、肌力下降的情况应该注意增加蛋白质类的营养。

尤其应该注意摄取奶、蛋、禽、肉等优质蛋白,适当补充维生素 D 可能有助于改善肌肉的含量与功能。

此外,亦应增强肌肉的锻炼、平衡的训练,当然对于一些患有慢性病的老人,需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地进行适当的锻炼。

2. 身体虚弱

久病或者做完手术或者是年老体弱的人群,会出现走路慢的情况,等身体稍微强健一些,走路慢的情况可以得到缓解。

3. 骨病

如果有骨质疏松或者其他骨骼问题,可能会出现走路慢的情况,积极治疗骨骼疾病,可以缓解走路慢的情况。

4. 脑血管疾病

走路慢还可能是脑外伤或者是脑梗死等疾病导致脑神经受损引起的;

可能会出现走路不稳、行动迟缓、走路慢的情况,可以去医院检查一下脑部CT,查明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5. 其他脑病

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姚晓腾 2021 年刊文表示,有部分看起来像“痴呆”的中老年人,其实可能是患有脑积水。

这种“痴呆”主要表现有进行性智力下降、反应迟钝、动作迟缓、记忆力下降 / 健忘、行走缓慢、碎步、拖地行走等。

当然也并非要求老人走路要快,老人行走时不慌不忙,安步当车,应是很好的习惯。

这里说的,只是因行走能力的下降导致的步速明显变慢,应该充分地予以关注。


>>>声明

*新营养(xinyingyang.com)致力于秉承循征营养学的理念,重度垂直人类营养,为广大健康原辅料供应商和消费者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标明原创的文章权限为本网所有,如需转载请得到书面申请并在文章开头注明出处。

*文章中会充列示参考文献,但因商业利益相关造成的不客观可能依然存在,欢迎读者多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

*文章中涉及功效相关描述均有对应的数据支持,囿于篇幅限制无法全部刊登,如需数据来源,可向新营养(xinyingyang.com)或文章中涉及到的企业索取。文章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此公众号中全部内容仅为一般性参考。读者不应在缺乏具体的专业建议的情况下,擅自根据文章内容中的任何信息采取行动。此公众号运营方将不对任何因采用文章内容而导致的损失负责。

*文章中涉及的产品、成分、功效仅代表相关企业的观点,新营养仅基于信息传递目的进行转述,并不代表我们绝对认同相关宣称,也不支持任何产品的营销和销售。

*文章中插入的图片不涉及到商业行为,仅限交流,并标明了来源出处,尊重原创图片设计。

新营养留言互动

您的电话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婴童营养品潜力显现,如何打造营养新“液”态?
下一篇:这种饮食模式,能延寿8+年!Nature子刊:超46万人数据揭示“长寿的秘诀”,但有一点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