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 / 观察资讯
乘风聚能,2025年上半年「保健食品」强势跃进
2025-07-08 09:15 来源:新营养
图源:摄图网
全民健康意识的不断觉醒,保健食品市场迎来高速发展新阶段。2025年上半年,行业在需求细化、技术创新与政策加持的多重驱动下表现亮眼,不仅延续了增长势头,更在品类结构与功能定位上呈现出多元进化趋势。从消费行为到注册数据,再到功能赛道的持续拓展,保健食品正加速融入现代人群的日常生活,迈向规范化、专业化、生活化的新纪元。
01
健康需求持续升温,行业规模稳步扩张
2025年上半年,中国保健食品市场延续了近年来的高增长态势,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保健食品行业调查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2023年我国保健食品市场规模已达到3282亿元,同比增长8.29%。预计2024年销售额将进一步增长至3475亿元,2025年有望突破3600亿元。行业整体呈现出稳中有进、稳步扩张的发展趋势。
与此同时,消费行为日趋理性,市场需求也日益走向细分化与专业化。从购买渠道来看,药店和医院仍是主要选择,占比达到30.67%;其次为大中型超市,占比26.55%。此外,网购平台占比20.92%,专卖店占比12.96%,社区小超市/小卖部/便利店为7.07%,路边摊/集市则仅为0.89%。多元化的渠道布局反映出消费者在关注健康的同时,更加注重购买的便捷性与专业性。
值得注意的是,功能性食品与传统保健食品的边界正逐渐模糊。胶原蛋白软糖、益生菌饮料等“轻养生”产品以零食化的形态融入日常生活场景,不仅提升了消费者的接受度,也推动了市场的进一步扩容。这类产品的兴起标志着保健食品正在从“药补”走向“食养”,健康理念加速普及。
政策方面,随着《“十四五”国民营养计划》的持续落实,备案制原料目录中陆续纳入诸如铁皮石斛、天麻等中药材,为企业创新提供了政策空间。同时,市场监管总局在标签管理方面持续发力,强调规范宣传,加强执法。这些政策和监管举措为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提供了支撑。政策红利与监管规范共鸣,正在重塑保健食品行业发展格局,驱动其从粗放增长向规范、专业、可持续迈进。
02
2025年上半年保健食品注册数据盘点
2025年上半年,中国保健食品行业延续了稳健发展态势,产品注册审批工作高效推进。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6月期间共批准保健食品注册产品858款,较2024年同期的728款增长17.8%,审批效率显著提升。
保健食品注册数量(按批次分)
从产品批次来看,上半年共发布23次保健食品批件(决定书)待领取信息,其中,新产品批件总计116个,占比约为13.5%。其余742个批件涵盖了变更注册、技术转让、延续注册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单次发布保健食品批件(决定书)待领取详情信息产品数量最多的为2月19日,发布数量为180个产品信息。
从地域分布来看,广东省以196款获批产品领跑全国,占总量的22.8%,这主要得益于珠三角地区完善的保健食品产业链和头部企业的持续发力。北京市以137款产品紧随其后,山东省则以70款产品位列第三。值得注意的是,江西、安徽等中部省份的注册量也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此外,外资品牌加速布局中国市场,德国诺惠、日本河合制药等企业的产品注册量占比约2%。
保健食品注册数量(按剂型分)
在产品剂型方面,传统剂型仍占据主导地位。软胶囊以54.66%的占比保持第一,胶囊剂型因其便携性和剂量精准性持续受到企业和消费者的青睐。与此同时,新兴剂型增长显著,口服液占比提升至4.9%,粉剂占比达9.09%,这些剂型更适应运动营养和代餐等新兴消费场景。茶剂(2.65%)等更贴近日常消费习惯的剂型也保持稳定增长。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功能性食品与保健食品的边界逐渐模糊,“阿尔发纤缘苦荞葛根饼干”、“战马牛磺酸维生素饮料”等创新产品的获批,标志着保健食品零食化趋势的深化。
保健食品注册数量(按营养素类别分)
从原料和功能宣称来看,植物性原料产品占比达71.67%,显示出传统中医药理念与现代保健食品的深度融合。使用频次最高的原料包括西洋参(14.86%)、灵芝/孢子粉(17.2%)、黄芪(8.28%)和红景天(4.88%)等。同时,磷虾油、雨生红球藻、蝙蝠蛾拟青霉等原料的使用率显著提升。口服美容类(胶原蛋白、透明质酸钠)产品、睡眠健康类(酸枣仁、灵芝)产品也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反映出消费者健康需求的多元化趋势。
总体来看,2025年上半年我国保健食品注册数量稳步增长,反映出行业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双重驱动下的良性发展态势。从注册批次数量的持续攀升,到地域、剂型、原料等维度的不断优化,可以看出,保健食品产业正加速走向多元化、精细化与规范化。
03
创新驱动与市场新机遇:2025保健食品发展风向标
公众健康意识持续觉醒,消费需求日趋细分,保健食品行业正在迎来以“功能+场景”为导向的新一轮增长契机。2025年,围绕肠道健康、女性营养、情绪调节、儿童成长以及生活方式升级等多个赛道,功能性产品加速布局,品类创新与科技赋能不断重塑行业生态,为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肠道健康崛起:功能益生菌快速扩容
肠道健康已成为消费者重点关注的健康维度。作为提升肠道微生态平衡与免疫功能的关键元素,功能性益生菌正快速占据消费主流。据《2025-2030年中国益生菌行业竞争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益生菌市场规模达1200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1380亿元,并在2030年达到232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10%。随着产品形态向零食、饮品等多样化拓展,益生菌正在从“补充剂”走向“日常化”。
图源:《2025-2030年中国益生菌行业竞争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女性健康升级:从基础营养到周期管理
女性营养品市场正经历从“基础补充”向“周期性调理”的结构性升级。《2025女性健康食品消费趋势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女性健康食品市场规模已突破2000亿元,预计至2025年将增长近三成。“经期调理、孕期营养、更年期管理”成为核心增长动力。除铁、钙、叶酸等常规补剂外,月见草油、圣洁莓、玛卡等植物成分受到青睐,标志着天然来源、复合营养与精准干预成为新趋势。
情绪营养上升:心理健康需求催生新品类
情绪调节类保健食品正成为“身心双调”理念下的新风口。随着社会节奏加快和精神压力普遍增加,消费者对睡眠、焦虑、情绪稳定等方面的关注度明显上升。据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全球约4.05%人口患有焦虑症,达3.01亿人。我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仍存在较大供需差距,为情绪营养品发展提供了市场空间。酸枣仁、γ-氨基丁酸(GABA)、香蜂草等原料逐步进入主流配方体系,驱动产品创新与功能突破。
不同年龄组的抑郁风险检出率
儿童营养精细化:育儿理念推动品质升级
育儿理念从“喂养”向“科学营养”转变,婴幼儿营养品市场迎来品质化增长期。智研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行业市场规模达1567.8亿元,2024年预计增长至1688.3亿元。消费者对产品成分安全性、营养价值和功能性提出更高标准,儿童专属维生素、DHA、益生菌、蛋白粉等成为热点。品牌通过配方升级与科研背书抢占“精细化育儿”红利。
健康生活方式:从控摄入到“轻养生”风尚
“控糖、控脂、高蛋白、营养替代”等理念持续影响消费决策,推动代餐粉、植物奶、功能饮料等生活方式类营养品加速渗透日常。消费者不再仅关注功能性,更重视产品是否契合自己的生活节奏与情绪状态。根据Z人联想发布的“轻养生”词云,“少糖”“健康”“放松”“简单”等高频词集中体现出“轻”的价值取向。这既是对身体负担的减轻,也是一种追求松弛、自洽的生活哲学。正因如此,“轻养生”在年轻群体中迅速崛起,推动保健食品从营养补充走向生活方式表达。
2025年,保健食品行业创新趋势愈加聚焦“人群+场景”双重驱动,精准营养、情绪支持和生活方式优化等新兴赛道迅速发展。消费者对健康的理解从单点补充向整体干预转变,推动产品从“单效”走向“复合”,从“补充”走向“管理”。对于企业而言,围绕细分需求进行差异化创新,将成为赢得市场与信任的关键路径。
04
新政驱动,营养健康食品迎来新增长周期
2025年上半年,保健食品行业在政策端迎来密集调整与制度升级,监管重心逐步从“管得住”迈向“管得好”。无论是标签规范、功能声称,还是原料标准,都体现出监管精细化、科学化的导向。这些新政不仅提升行业准入门槛,也为企业研发和产品合规提供了更明确的路径指引。
标签与信息管理双升级:规范化迈向精细化
3月26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正式发布《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将与新修订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25)同步实施。这项新规直击食品标签乱象,从生产日期标注到网络销售规范全面升级,为消费者权益保驾护航。
《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3月出台后,6月进入全面执行阶段,要求保健食品必须标明“蓝帽子”标志、注册/备案号,并设置警示用语区。营养素补充剂需标注“营养素补充剂”字样。
5月12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审评中心发布《关于及时更新保健食品注册申请人联系信息的通知》,提醒部分保健食品注册申请人未及时更新联系人及联系方式会影响核查,要求信息变更者通过现场或邮寄提交申请书更新系统信息,否则将承担相应责任。
功能声称更科学:评价体系日趋严谨
4月24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允许保健食品声称的保健功能目录有助于维持关节健康(有助于缓解关节疼痛 / 僵硬、有助于减少关节肿胀、有助于维持关节软骨健康、有助于维持骨关节健康)(征求意见稿)》及起草说明,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同时,总局还配套发布了相关推荐性的保健功能试验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以及保健功能评价试验项目、试验原则及结果判定等文件。
原料标准加速补全:基础规范持续夯实
2月7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2个推荐性国家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分别为《保健食品中大豆异黄酮的测定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和《保健食品中免疫球蛋白IgG的测定》,征求意见截止日期均为 2025年4月8日。
3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特殊食品)通过全国特殊食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466)发布了多项关于保健食品原料的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涉及褪黑素、辅酶Q10、破壁灵芝孢子粉、螺旋藻和鱼油5个保健食品原料。
3月28日,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审议通过了4 项团体标准立项提案,包括:《保健食品用原料芦荟提取物》《保健食品上市后技术评价指南》《斑马鱼模型用于保健食品耐缺氧功能的筛查方法》《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真实世界研究指南》。
4月,由全国特殊食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466)组织修订的8项保健食品国家标准正式对外发布。这8项国家标准分别为:1.《保健食品中泛酸的测定》(GB/T 22246-2025)2.《保健食品中肌醇的测定》(GB/T 45242-2025)3.《保健食品中硫胺素、核黄素、吡哆醇、烟酸、烟酰胺和咖啡因的测定》(GB/T 45243-2025)4.《保健食品中淫羊藿苷的测定》(GB/T 22247-2024)5.《保健食品中番茄红素的测定》(GB/T 22249-2024)6.《保健食品中葛根素的测定》(GB/T 22251-2024)7.《保健食品中辅酶Q10的测定》(GB/T 22252-2024)8.《保健食品中吡啶甲酸铬的测定》(GB/T 45168-2024)
随着政策体系持续完善,保健食品行业正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周期。制度保障的强化不仅推动产品更透明、标准更清晰,也为消费者建立起更加稳固的信任基础。未来,合规与创新将成为企业赢得市场的“双引擎”。
05
制度护航+需求上扬,营养健康食品产业链迎拐点
2025年上半年,保健食品行业在政策优化、市场扩容与消费升级三重驱动下,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新拐点”。从配方创新到剂型升级,从监管规范到消费者认知提升,整个产业链正在由“粗放竞争”走向“价值重构”。
展望下半年,如何实现科技研发、市场教育、品牌传播的协同突破,将成为决定企业能否乘风而上的关键。
(根据公开数据统计,截止:2025年6月30日,可能存在个别遗漏,请以原始信息官网发布为准)
END
>>>声明
*新营养(xinyingyang.com)致力于秉承循征营养学的理念,重度垂直人类营养,为广大健康原辅料供应商和消费者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标明原创的文章权限为本网所有,如需转载请得到书面申请并在文章开头注明出处。
*文章中会充列示参考文献,但因商业利益相关造成的不客观可能依然存在,欢迎读者多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
*文章中涉及功效相关描述均有对应的数据支持,囿于篇幅限制无法全部刊登,如需数据来源,可向新营养(xinyingyang.com)或文章中涉及到的企业索取。文章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此公众号中全部内容仅为一般性参考。读者不应在缺乏具体的专业建议的情况下,擅自根据文章内容中的任何信息采取行动。此公众号运营方将不对任何因采用文章内容而导致的损失负责。
*文章中涉及的产品、成分、功效仅代表相关企业的观点,新营养仅基于信息传递目的进行转述,并不代表我们绝对认同相关宣称,也不支持任何产品的营销和销售。
*文章中插入的图片不涉及到商业行为,仅限交流,并标明了来源出处,尊重原创图片设计。
新营养留言互动
您的电话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相关热词搜索:
新营养峰会/活动
新营养热门资讯
新营养周报 | 农夫山泉上新蓝靛果混合汁
数据 / 观察 · 01-06
新营养周报 | 蒙牛推出早餐奶新品、纽曼
数据 / 观察 · 12-29
一图读懂 | 2024新营养肠道微生态格局与
XINGRAPHIC · 12-29
新营养周报 | 达芬奇优形推出纤体杯新品
数据 / 观察 · 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