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信社资讯
抓住特医行业痛点 改变病人临床结局
2017-08-04 23:11 来源:新营养
2017创新驱动特殊膳食食品全产业链发展国际论坛暨联盟特医食品产业科技创新专业委员会成立活动
Ziegler及Jean报告,2006年全球全因死亡为6200万,其中3600万死于饥饿或微量营养素缺乏导致的疾病,提示营养不良相关性死亡占全因死亡的58%。而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营养支持改善病人的临床结局。这也是2017创新驱动特殊膳食食品全产业链发展国际论坛的举办初衷。
2017年8月4-5日,由国家食物与营养健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指导,西安力邦临床营养股份有限公司主办,陕西省营养学会协办的2017创新驱动特殊膳食食品全产业链发展国际论坛暨联盟特医食品产业科技创新专业委员会成立活动在古城西安举办。尽管室外40度左右的高温,依然抵挡不住参会代表对行业发展的热情,来自行业协会、学术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的300多位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
历史机遇
在我国,肠内营养制剂是作为药品进行审批和管理,因此,能获得“药”字号的肠内营养企业聊聊无几。除了纽迪希亚、雅培、雀巢、华瑞等几家规模较大的外资(合资)企业外,本土企业就只有天津中恩、西安力邦、广州纽健、上海冬泽特医等少数几家。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应用在中国起步较晚,发展也比较缓慢。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医疗费用和医保压力增大,以及人们对营养知识和营养状况的日益关注,越来越多的营养学家,医生,临床营养师和患者本身重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在临床上的使用。我国政府为推动和规范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在中国的发展,先后制定颁布相关法规标准。2015年新《食品安全法》实施,确立了特殊医学配方食品的法律地位; 2016年3月10日,《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颁布并于7月1日正式实施,特殊医学配方食品迎来了发展新机遇。
正如西安力邦临床营养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多宏庆所提出的,实际临床需求、产品配方设计、合适的原料、如何设计并验证生产工艺,如何进行生产控制,如何进行产品的全项目检验,如何设计临床试验,验证产品的临床使用安全性及有效性,如何对临床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如何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及动态,如何正确理解特医产品相关法规等问题是正在或即将进入该领域从业者所面临的核心问题。围绕这些核心问题,来自行业协会的嘉宾代表、临床一线的营养专家、企业界的研发翘楚共同探讨行业痛点,寻求特医行业的发展出路。
会议期间,特医食品产业科技创新专业委员会(FSMP industry professional committee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vation,以下简称“特医创新专委会”)正式成立。特医创新专委会隶属于国家食物与营养健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联盟”)。
联盟成立于2015年,是由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农业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北京工商大学、江南大学等共同牵头发起,以企业为主体,通过政府和行业协会引导,结合高校和研究院所的科研优势资源,构建行业产学研融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特医创新专委会成员以特医食品相关企业为主体,联合政府机构、行业协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临床单位及个人组成。在创新研发、质量安全、临床应用上起到重要的先导、促进和带动作用,推动我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特医创新专委会以“引导产业发展、推动技术创新”为宗旨,以《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为指导,定位于特医食品产业科技创新,坚持面向市场、平等自愿、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促进产业共性的技术与应用,建立多样化、多层次的自主研发与开放合作并存的创新模式,突破产学研用融边界,构建行业产学研用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特医产品怎么做?
在产品配方设计方面,国外产品主要以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元素为主打;国内产品在产品素材选择上更为丰富,很多药食同源的素材也被创造性的应用到产品开发当中。
其中绝大部分制剂采用麦芽糊精作为碳水化合物的来源。同时添加一些功能多糖如黄原胶、卡拉胶、亚麻胶以取自海洋生物的甲壳素、壳聚糖、贝类多糖、螺旋藻多糖、海带多糖、羊栖菜多糖、紫菜多糖等海洋生物多糖,部分还具有免疫调节、抗感染、抗肿瘤、抗凝血、降血糖和抗病毒等生物功能。此外,各种膳食纤维类素材因可以帮助控制升糖指数,改善胃肠道功能,促进维生素吸收而被广泛应用。
肠内营养制剂的脂类物质主要来源于植物油,包括大豆油、玉米油、菜籽油等,多数添加了中链脂肪酸酯(MCT)和卵磷脂等。脂肪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热量及必需脂肪酸,后者在患者营养支持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以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最为常见。
蛋白质主要来源于酪蛋白、大豆蛋白等。目前,部分酪蛋白盐类产品由蛋白质预消化原料组成,多肽类相对较易吸收,主要适用于蛋白质代谢障碍人群。免疫低下患者也有用强化谷氨酰胺作为蛋白质来源的。
其他一些素材,比如促进大脑健康的磷脂酰丝氨酸(PS)、可用于肌肉及骨骼健康的HMB、可用于胃肠道及免疫改善的益生菌、可用于体重控制的功能脂质共轭亚油酸(CLA)等也都已陆续被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企业所采用。可以预见,随着法规及相关研究的落地,更多安全而富有功效的健康素材将被应用到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中来。
在20世纪八大医学成就中,医学营养虽然是最晚进入的,但自其诞生的40多年来,临床营养支持治疗已挽救无数肠功能衰竭病人的生命,相信在特医创新专委会的推动下,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必将不辱使命,不断挑战极限,创造更多的生命奇迹。
新营养留言互动
您的电话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继植物活力之后,光明又推出一款乳酸菌饮品——可尔贝斯,而且他告诉了你3个食用场景
下一篇:塑纤Fitbody:“21天,遇见更好的自己”
新营养峰会/活动
新营养热门资讯
新营养周报 | 农夫山泉上新蓝靛果混合汁
数据 / 观察 · 01-06
新营养周报 | 蒙牛推出早餐奶新品、纽曼
数据 / 观察 · 12-29
一图读懂 | 2024新营养肠道微生态格局与
XINGRAPHIC · 12-29
新营养周报 | 达芬奇优形推出纤体杯新品
数据 / 观察 · 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