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植物资讯

食药物质「刺梨」,“三王圣果”如何破局大健康市场?

2025-07-31 09:05   来源:新营养

图源:摄图网

624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消息,对《关于将刺梨、天麻、铁皮石斛、黄精等中药材广泛纳入保健食品原料目录的建议》进行答复。公告提到,市场监管总局拟对已批准使用的安全风险低、使用频次高(已获批准注册保健食品达100个以上)、技术要求成熟的食药物质和可用于保健食品的原料,推动开展复方配伍保健食品备案管理试点,并将天麻、铁皮石斛、黄精、薏苡仁等中药材纳入复方配伍保健食品备案试点产品可选择的原料名单,根据试点情况及时推动复方配伍原料纳入保健食品原料目录。

这一政策的发布标志着刺梨在保健食品行业的进一步规范化和发展,为它进入更多消费者的生活创造了有利条件。

01

刺梨的市场前景:从野生植物到保健食品原料

刺梨(Rosa roxburghii又称野刺梨、野石榴、油刺果、文光果、刺槟榔根、茨梨、送春归等,原产于中国西南的高山地区,因其独特的营养成分,逐渐引起了越来越多行业和消费者的关注。尽管刺梨果实小巧且外形有刺,但其内部却蕴含着丰富的营养成分,特别是维生素C、多酚和黄酮、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高,从现代营养学来看,刺梨亦被科学界称为“三王圣果”。这些成分赋予了刺梨强大的抗氧化能力和多种生物活性。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健康需求的提升以及市场对天然、绿色原料的偏好,刺梨正逐步走向更广泛的市场,成为越来越多保健食品中的重要原料。

从传统中药到现代保健食品原料,刺梨的转型不仅依赖于其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的深入研究,还与消费者对天然保健产品需求的增加密切相关。如今,刺梨已经不仅仅是地方特产,它的产品形式也逐渐多样化,包括果汁、粉末、胶囊等,成为许多人日常健康管理的一部分。市场调研数据显示,刺梨的消费潜力巨大,尤其在保健食品领域。特别是今年6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政策文件,为刺梨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未来刺梨将在这一领域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刺梨的独特价值不仅体现在其营养成分的丰富性,还在于其含有的大量生物活性成分,如多糖、维生素C、酚类化合物、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三萜和有机酸等这些活性成分使其成为潜力巨大的功能性食物来源。据统计,2023年我国刺梨的产量已达到41.1万吨,市场需求量与产量基本持平,整体市场规模约为16.9亿元。随着需求的增长,刺梨产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然而,尽管刺梨营养丰富,并且有着广泛的市场前景,它并非适宜所有人群大量食用。特别是对于脾胃虚寒或长期受到慢性腹泻困扰的人群,食用刺梨时需要格外谨慎。过量食用可能会引发不适,因此,科学合理的食用方式对其健康效益的发挥至关重要。

随着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和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刺梨的行业发展趋势也显现出积极的态势。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品牌化和标准化的发展、以及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都为刺梨产业的未来提供了更为坚实的基础。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不断深入,刺梨作为一种天然、绿色的功能性食品原料,将在未来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02

刺梨的科研探索:揭开其独特价值的多重面纱

随着刺梨被广泛关注,关于其各类生物活性成分的科研也在不断积累。以下是几项关于刺梨的研究成果:

  • 刺梨抗氧化特性研究

刺梨富含维生素C和天然多酚,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天然抗氧化剂。《食品科学》期刊上发表的研究表明,刺梨提取物能够显著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保护细胞免受损伤。例如,研究发现刺梨提取物在不同浓度下能有效降低细胞氧化损伤,延缓衰老过程[1]。中山大学的团队还进一步揭示了刺梨提取物的抗衰老机制,发现它能够促进细胞生长、改善衰老细胞结构,并通过调节细胞周期及相关分泌表型,减缓衰老速度[2]。刺梨的抗氧化作用不仅有助于延缓衰老,还能增强免疫力,为健康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 刺梨对免疫系统调节作用研究

刺梨果多酚(RRTP)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已经得到验证。贵州医科大学的研究发现,RRTP能调节小鼠的免疫功能,尤其是增强其细胞和先天免疫反应。具体而言,RRTP可以影响淋巴细胞亚群的平衡,调节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及脂质代谢等多个生理过程。RRTP还能够调节肠道微生物群,促进有益菌如BlautiaBacteroides等的生长,进而提高短链脂肪酸(SCFAs)的水平。研究表明,RRTP的免疫调节作用与SCFAs的产生密切相关,提示其在免疫健康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3]

  • 刺梨对肠道健康研究

刺梨在维持肠道健康方面的潜力也得到了研究关注。南昌大学的研究表明,刺梨-食用菌发酵液(REFB)对免疫抑制小鼠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研究发现,REFB能够提高小鼠的免疫器官指数,促进脾脏T细胞的增殖,并改善小肠绒毛的结构,增强肠道屏障功能。同时,REFB还能够调整小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结构,增强肠道健康。该研究为刺梨在肠道健康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表明其在改善肠道功能方面具有潜力[4]

  • 刺梨血糖健康方面的研究

虽然刺梨对血糖的作用仍处于研究阶段,但已有研究表明,刺梨提取物可能对调节血糖具有一定影响。陈小敏等考察了刺梨汁高、中、低剂量组对STZ诱导形成1型糖尿病小鼠的降糖效果。连续灌胃干预28 d后,小鼠多饮多食的症状明显好转,体重下降受到抑制,随机血糖、曲线下面积AUC、糖化血清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降低、胰岛素、肝糖原水平升高[5]

  • 刺梨多酚在解酒护肝方面研究

刺梨多酚(RRTP)被发现具有显著的解酒和护肝作用。贵州大学的研究表明,RRTP能够加速酒精代谢,减少酒精引起的肝损伤。研究发现,RRTP通过提高乙醇代谢酶的活性,抑制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改善肝脏损伤。此外,RRTP还能通过激活Nrf2/ARE信号通路,增强抗氧化酶的表达,从而保护肝脏免受酒精损害。这些研究为RRTP作为解酒护肝保健食品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但其对晚期肝损伤的效果仍需进一步研究[6]

03

总结与展望:刺梨的未来

刺梨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草药材,经过现代科研的探索,其独特的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特性逐渐被大众所认知。尤其是国家政策的支持,为刺梨的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打开了更广阔的前景。虽然刺梨的科学研究仍在不断深入,但它在保健食品行业的潜力已不言而喻。

未来,随着刺梨的科研成果不断积累,以及产业链的进一步完善,它有望成为更加普及的保健食品原料,满足市场对于天然、绿色、健康产品的需求。然而,随着市场的快速发展,如何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仍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相信在不断完善的科研基础上,刺梨将在保健食品行业占据一席之地,推动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Zhou, L., Li, Y., & Zhang, S. (2019).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Rosa roxburghii fruit extract. Food Science, 40(3), 245-251.

[2]https://www.mdpi.com/2304-8158/13/11/1673

[3]Liu, Y.J., Zhang, S., Tang, L., Zhang, M., Wang, P.J., Sun, X.D., Shang, L.Y., Wang, Q., Zhao, Y.N., Meng, D., Luo, P., Gao, X.L. (2023).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Rosa roxburghii Tratt fruit polyphenols on immune function in mice through gut microbiota and metabolomics: An in vivo preclinical trial study. 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 102,105464.

[4]XU D C, HU J L, ZHONG Y D, et al. Effects ofRosa roxburghii & edible fungus fermentation broth on immune response and gut microbiota in immunosuppressed mice[J].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2024, 13(1): 154-165. DOI:10.26599/FSHW.2022.9250013.

[5]陈小敏,谭书明,黄颖,等.刺梨汁对I型糖尿病小鼠的降糖作用[J].现代食品科技,2019,35(08):13-20.

[6]周宏炫,黄颖,谭书明,涂永丽,罗继伟.刺梨多酚对急性酒精中毒大鼠的解酒和护肝作用.食品科学.20214217163-169.DOI:10.7506/spkx1002-6630-20200828-384

END 


>>>声明

*新营养(xinyingyang.com)致力于秉承循征营养学的理念,重度垂直人类营养,为广大健康原辅料供应商和消费者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标明原创的文章权限为本网所有,如需转载请得到书面申请并在文章开头注明出处。

*文章中会充列示参考文献,但因商业利益相关造成的不客观可能依然存在,欢迎读者多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

*文章中涉及功效相关描述均有对应的数据支持,囿于篇幅限制无法全部刊登,如需数据来源,可向新营养(xinyingyang.com)或文章中涉及到的企业索取。文章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此公众号中全部内容仅为一般性参考。读者不应在缺乏具体的专业建议的情况下,擅自根据文章内容中的任何信息采取行动。此公众号运营方将不对任何因采用文章内容而导致的损失负责。

*文章中涉及的产品、成分、功效仅代表相关企业的观点,新营养仅基于信息传递目的进行转述,并不代表我们绝对认同相关宣称,也不支持任何产品的营销和销售。

*文章中插入的图片不涉及到商业行为,仅限交流,并标明了来源出处,尊重原创图片设计。

新营养留言互动

您的电话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有望获批新食品原料,「栀子油」能否成为下一个“超级油脂”?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