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 / 观察资讯

千年本草,护目新篇:药食同源开启眼健康新时代

2025-10-09 09:56   来源:新营养

图源:摄图网

电子产品的广泛普及和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眼部健康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24世界卫生统计报告》,全球约有22亿人面临视力问题,而在我国,患者对于眼科疾病的治疗需求正持续上涨,且覆盖了全年龄段。2025年,药食同源的养生智慧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融入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从“枸杞泡水护眼”到“菊花茶明目”,这些传统养生方法如今已成为解决现代人健康痛点的重要“新营养”入口。药食同源产品不仅延续了传统养生文化的精髓,还通过科学配方与现代技术的结合,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更有效的护眼解决方案。

图片来源:新京报

01

药食同源从典籍走上餐桌,见证“新蓝海”

药食同源,这一源自中医典籍的理论,如今已成为健康消费领域的热门概念。根据2025年中国特种食品产业大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药食同源市场规模已突破3700亿元,全产业链估值超过2万亿元。

2024年,线上平台药食同源产品销售额达567.8亿元,销量超7.2亿件,增长曲线远超传统保健品。值得关注的是,这一热潮并非“昙花一现”。

2002年国家卫健委公布首批87种药食同源物质,到2023年新增9种、2024年新增4种,目录已扩展至106种,为行业提供了更丰富的原料池,政策红利持续释放。2024年中国大健康产业规模预估达9万亿元,药食同源作为核心分支,正以“即食化“”零食化”“便捷化”的形态,深度融入早餐、下午茶、加班补给等高频场景。

图片来源:魔镜洞察

02

护眼市场的结构性升级

现代人的眼睛健康问题,早已突破用眼过度的浅层困境。相关数据表明,当代护眼需求正经历结构性升级——从单一依赖滴眼液、眼贴等外用护理,转向内调养护的整体解决方案。消费者对眼睛健康的关注,正深入到视网膜营养供给、角膜屏障保护及眼周微循环改善等深层维度,日常饮食中的功能性营养补充成为新焦点。这一需求变革,恰好为药食同源理念在护眼领域的落地开辟了空间。

图片来源:君楚资本

03

护眼成分的创新之路

药食同源之所以能够真正驱动眼健康,核心在于“成分”——让每一味本草既是古籍里的“经方主角”,又是配料表中的“科学担当”。

枸杞

枸杞,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当代养生市场中绽放异彩。2024年,其线上销售额已高达36.92亿元,同比增幅达11.5%,稳稳占据药食同源品类TOP20的宝座,成为当之无愧的“红色流量”。它的传奇并非始于今日,早在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中,“枸杞子汤”便以其温润滋补之力,为后世留下了“补肝明目”的经典注脚;而《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更将其列为养肝明目的核心,让枸杞的价值穿越时空,在现代人的健康焦虑中焕发新生。如今,枸杞早已跳脱了“保温杯里泡枸杞”的刻板印象,化身即食阿胶糕、枸杞软糖,甚至以冻干粉、液体饮等形态潜入酸奶、咖啡、巧克力,让护眼养生从仪式感的“泡水”升级为毫无负担的“随手吃”。无论是加班族的抽屉里,还是旅行者的背包中,这颗千年古方的红色果实,正以零食化的轻盈姿态,重新定义着现代人“药食同源”的生活方式

菊花

菊花作为传统护眼佳品,其药用价值自古以来便备受推崇。《神农本草经》记载:“主诸风头眩,目欲脱,泪出。”《用药心法》亦云:“去翳膜,明目。”菊花性微寒,味辛、甘、苦,具疏风清热、平肝明目之效。现代研究表明,其富含黄酮类化合物及维生素A等活性成分。不过,它并非横空出世——在东汉张仲景《伤寒论》中“桑菊饮”“野菊饮”等,均以菊花为主成分,用于清肝明目、缓解眼干。传统经方与现代需求在一杯杯冷泡“菊杞桑”里握手言和——当甘菊的清香掠过舌尖,千年前的经方已化作年轻人触手可及的日常。

决明子

决明子,自古便被《本草纲目》誉为“明目益睛”之要药,性味甘、苦而微寒,专入肝经与大肠经,能清肝火而明目,润大肠而通便。现代研究进一步揭示,决明子所含大黄酚、大黄素等蒽醌类活性成分。作为传统与现代结合的代表,决明子正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日常膳食和功能食品中。近年来,随着“护眼”观念从成人延展到儿童,以“清肝明目”之力守护孩子日益紧张的视力,精准契合“护眼+成长”的复合场景。古方今用,决明子茶、润肠明目汤依旧在坊间流传。

桑葚

桑葚,正悄悄从《中医方剂学》里的“桑葚枸杞膏”走进消费者的下午茶时间。古籍里它被用来滋阴养血、改善视力模糊,如今,现代科技将它和黄精、枸杞一起冻干成糕点碎粒,或冷萃成果味原液,灌进250ml的便携即饮瓶,一口就能同时完成“提神+护眼+低卡”三件事。桑葚富含花青素、天然VC与铁,搭配黄精多糖与枸杞多糖,那一纸需要隔水慢炖的滋阴古方,被拆解成随时可拆袋、旋盖即饮的轻盈日常。

古人把“明目”写进经方,今人把“护眼”写进配料表。这些成分的共同点在于:传统认知与现代需求的双重驱动。消费者既认可其“护眼”“明目”的历史背书,又期待通过即食化、零食化的产品形式,让护眼变得更日常。

04

护眼赛道“双刃剑”,在机遇与困境之间前行

药食同源成分在眼睛健康市场中的应用,既体现了天然优势,也面临着现实挑战。从整体来看,这一趋势顺应了现代人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尤其是在快节奏生活中,药食同源产品以其便捷性、文化认同感和科技赋能等优势,逐渐成为护眼市场的新兴力量。

从优势方面来看,药食同源成分在护眼产品中具有天然的健康基础,不仅在传统中医中被广泛用于明目养肝,而且现代科学研究也证实了其对眼睛健康的积极作用。便捷性也是其一大优势。传统药膳需要长时间熬煮,而现代药食同源产品则通过开盖即食”“微波加热零食化等方式,满足了现代人快节奏生活的需求。

图片来源:魔镜洞察

然而,药食同源成分在眼睛健康市场中的应用也面临诸多挑战。

药食同源成分具有“四气五味”,若未经科学炮制或配伍不当,可能会引发健康隐患。其次,功效边界模糊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尽管许多药食同源产品声称具有护眼”“明目等功效,但部分产品夸大宣传,甚至超出实际效果。认知偏差也是药食同源产品面临的一大挑战。尽管年轻人热衷于“中药零食”,但对成分特性和体质适配性缺乏了解,盲目食用可能适得其反。例如,菊花虽有清热明目的功效,但性寒,不适合体质虚寒者长期饮用。因此,企业在推广药食同源产品时,应加强科普教育,提高消费者对成分特性和体质适配性的认知,避免因盲目使用而引发健康风险。

药食同源成分在眼睛健康市场中的应用,既有天然优势,也面临现实挑战。通过科学配伍、技术创新和消费者教育,可以进一步推动这一领域的健康发展,让更多人享受到天然、便捷、有效的护眼产品。

05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之道:迈向系统化健康闭环

“护眼”从外用护理走向内调养护的趋势下,药食同源产品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传统本草的现代化转译并非一蹴而就,从原料到成品,从功效表达到消费认知,整个产业链条都面临着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性挑战。要真正实现科学、安全、可持续的健康闭环,必须在源头质量、产品设计、消费沟通等多个环节协同发力。

全产业链品控,确保成分安全:

参考优秀企业的经验,药食同源护眼产品需从道地种植基地抓起。按GAP标准精耕细作,一颗种子、一次灌溉、一次采摘全程追溯;进厂后再经多重农残、重金属及活性成分检测,杜绝任何“减料”与“加料”。用严苛的闭环管理,把风险挡在消费者看不见的地方。

科学配伍与权威认证:

护眼产品的组方需遵循中医君臣佐使原则,同时通过蓝帽认证(保健食品)明确功效边界并在外包装醒目位置需标注适用人群“建议摄入量”,避免普通食品的夸大宣传。让消费者一眼看懂什么管用、怎么用

口感与功效的平衡:

针对药味重的痛点,可借助自然风味调和——以乌梅、山楂的酸甜果香巧妙掩蔽药苦,或推出无糖配方,精准满足控糖人群的护眼需求。同时,用迷你丸剂、速溶破壁粉等新剂型进一步消解服用门槛,让健康更易入口。

消费者教育,传递科学认知:

可以通过官方渠道(如公众号、视频号)科普药食同源成分的特性与体质适配性,帮消费者“对号入座”拆解药食同源密码:枸杞适合肝肾阴虚的眼干人群,但湿热体质者需慎用;推广菊花茶时强调清肝明目的同时需控制用量。让功效与禁忌一目了然,消费者买得明白,吃得安心。

06

用“新营养”诠释古方智慧:护眼市场的未来之路

药食同源对眼睛健康市场的推动,远不止于产品形态的革新。它是一场“主动健康管理”的觉醒——当消费者开始用一杯菊花枸杞茶替代护眼药水,用一颗黄精软糖代替咖啡提神,本质是对“治未病”理念的现代诠释。传统智慧中“目得血而能视”的理论,在科技与需求的双重催化下,被转化为可触达、可感知的日常选择。

这背后,是文化基因的延续:中医“以食为药”的思维,从未脱离生活场景,而是随着时代不断进化。药食同源护眼产品的走热,既是对“食补优于药补”的朴素认知的回归,也是对“精准养生”的新探索——通过成分与体质的适配,让护眼从“千人一面”走向“一人一策”。

更重要的是,它为健康产业提供了“中国方案”的样本:传统资源如何通过标准化、科技化、场景化改造,成为解决现代人痛点的“新药方”?当枸杞的活性成分被定量提取,当经典名方的配伍逻辑被现代食品工艺复刻,药食同源不再是“老祖宗的秘方”,而是“新营养”的底层逻辑。

未来,眼睛健康市场的竞争或许会从“成分含量”的比拼,转向“文化共鸣”与“科学验证”的平衡。药食同源的价值,不仅在于护眼,更在于它证明了:古老的智慧,只要与时代需求同频,就能成为最接地气的健康答案。

END 


>>>声明

*新营养(xinyingyang.com)致力于秉承循征营养学的理念,重度垂直人类营养,为营养健康产业从业者架起沟通的桥梁,标明原创的文章权限为本网所有,如需转载请得到书面申请并在文章开头注明出处。

*文章中会充列示参考文献,但因商业利益相关造成的不客观可能依然存在,欢迎读者多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

*文章中涉及功效信息内容均有对应的数据支持,囿于篇幅限制无法全部刊登,如需数据来源,可向新营养(xinyingyang.com)或文章中涉及到的企业索取。文章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此公众号中全部内容仅为创新案例的一般性参考。读者不应在缺乏具体的专业建议的情况下,擅自根据文章内容中的任何信息采取行动。此公众号运营方将不对任何因采用文章内容而导致的损失负责。

*文章中涉及的产品、成分、功效仅代表相关企业的观点,新营养仅基于信息传递目的进行转述,并不代表我们绝对认同相关宣称,也不支持任何产品的营销和销售。

*文章中插入的图片不涉及到商业行为,仅限交流,并标明了来源出处,尊重原创图片设计。

新营养留言互动

您的电话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新营养周报|好丽友上新咸蛋黄流心派、欧盟拟批准谷胱甘肽为新型食品、这种常见坚果可改善结肠微环境
下一篇:中国蛋白市场到底有多大?从传统到前沿,全谱系蛋白的“营养进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