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 / 观察资讯

这份白皮书调研了超万名患者,深度洞察特医食品行业现状为发展引路

2025-11-12 10:22   来源:新营养

为什么中国消费者认可特医食品的作用但依从性不高?哪些因素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中国消费者的产品偏好有哪些?相关企业可以采取怎样的产品研发策略?……当巨大的增长潜力“遭遇”产品开发挑战,中国特医食品的未来需要怎样的创新驱动?基于此,115日,阿拉食品原料集团在由其主办的“2025乳品原料与营养科学研讨会”上隆重发布了《“一切都为了病人”——2025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FSMP)行业及消费者洞察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以超万名患者的调研还原了特医食品产业的真实现状,为产业转型突破,企业研发创新提供了有力参考。

01

中国特医食品市场潜力巨大,特点突出

近年来,中国特医食品市场增长显著Grand View Research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医学食品市场规模估计人民币160亿元(约22.7亿美元),占据亚太地区最大的收入份额,占全球市场规模的9.15%,预计至2030年将以6.58%的年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人民币240 亿元(即约33.3亿美元)。

全球主要市场特医食品行业规模

中国特医食品市场在发展进程中呈现出一系列不同于其他地区市场的特点。在营养支持方式上,当前中国医院的营养支持以肠外营养(PN)为主,占比达 73.0%[1],肠内营养应用推广尚有较大提升空间;在疾病覆盖与营养支持现状方面,中国住院病人的营养不良率约为29.6%,其中,处于营养风险或已确诊为营养不良的患者中,有41.8%未接受任何形式的营养支持[1]。已获批产品在结构上存在一定局限性,包括疾病领域覆盖相对集中于少数临床场景,产品剂型和风味选择相对较为单一。

02

超万名患者调研,深入洞察特医市场现状

在特医食品领域,了解消费者的偏好对于市场策略、产品研发等都至关重要。白皮书聚焦于1岁以上人群的特医食品,阿拉食品原料集团委托FMCG Gurus开展了覆盖欧洲、亚洲、美洲12个国家共12,000名患者,中国单独样本1,000名的定量研究;委托Lindberg International进行了覆盖德、英、中、美4国共40名患者,其中中国10名的定性调研。从服用依从性、医患互动、产品体验、价格影响、消费场景、营养价值与科学依据等方面对消费者进行了深入洞察。

结果表明,全球与中国市场在特医食品的消费者偏好和使用体验方面既存在共性也存在差异化。中国消费者对特医食品的认知仍处于早期阶段,使用决策高度依赖专业人员的推荐[2][3]。同时,口味、质地及价格等因素对选择和依从性有重要影响。尽管多数患者认可特医食品的科学价值并积极尝试遵循使用计划,但口味不佳、质地不适及患者的不耐受反应仍是主要挑战[2][3]。此外,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每次摄入量较少的产品。与全球调研结果一致,1/4的中国患者对小份量(<70ml)的口服特医食品产品更感兴趣七成全球与中国的患者均认为减少单次摄入剂量有助于提高服用依从性[2][4]与此同时,中国市场中的消费者对产品的价格敏感度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对特医食品的持续使用[3]

亚洲地区受访者未按推荐剂量摄入特医食品的原因

小剂量口服特医食品更受中国消费者欢迎

03

针对特定适应症人群设计的蛋白原料开发成为大势所趋

随着中国特医食品市场的快速增长与消费需求的日益精细化,技术创新与本土化产品开发正成为打开市场、满足患者多元需求的关键路径。其中,蛋白质作为特医食品的核心营养成分,其功能拓展成为研发重点:除了提供基础的氨基酸支持和维持肌肉功能,在免疫调节、肠道修复和特殊代谢干预中作用日益凸显。基于蛋白结构功能关系的深入研究,针对特定适应症人群设计的蛋白原料开发成为趋势[5]

以阿拉食品原料集团为例,其围绕慢性肾病(CKD)、炎性肠病、苯丙酮尿症 (PKU)、蛋白质营养不良、2型糖尿病、先天性代谢缺陷等多种特异性临床应用场景需求,现已推出β乳球蛋白(BLG)、酪蛋白糖巨肽、乳清蛋白水解物、浓缩乳清蛋白、分离乳清蛋白及胶束酪蛋白等多样化的特医食品原料,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具针对性的选择[6]

蛋白临床应用功能探索

阿拉食品原料集团多元化、针对性原料创新

阿拉食品原料集团亚太区负责人Alexander Leufgen表示:“特医食品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份关乎生命质量的社会责任。过去二十年,我们与中国市场携手同行,见证了行业从法规确立到创新驱动的跨越式发展。2025年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修订实施十周年,也是特殊食品获得法律地位的十周年。值此重要节点,阿拉食品原料集团发布特医食品行业洞察,旨在帮助行业伙伴深入理解市场趋势与临床需求,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未来,我们将继续携手产业界、临床端与科研机构,共建开放共赢的创新生态,以科学力量助力患者获益,让营养成为健康中国的重要支柱。

中国特医食品行业正处于从“治疗支持”向“精准营养干预”转型的关键阶段。未来,本土化原料与配方创新、数字化智能营养体系构建、高效产品迭代机制优化,以及多方协同生态共建,将成为驱动特医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不仅有助于提升产品的科学性与安全性,更能增强行业市场响应效率,推动中国特医食品产业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Sun H, Zhang L, Zhang P, et al. A comprehensive nutritional survey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Results from nutritionDay 2016 in China[J]. PLoS One, 2018, 13(3): e0194312. doi:10.1371/journal.pone.0194312.

[2]Arla Foods Ingredients. Cracking the code: Exploring patient preferences and struggles with medical nutrition—Focus on Chinese respondents report[R].2024.

[3]Lindberg International. Qualitative study on medical nutrition: China[R].2024.

[4]FMCG Gurus. Medical nutrition insights database: China[R].2023.

[5]Shahnaz T, Fawole AO, Adeyanju A A, et al. Food Proteins as Functional Ingredients in the Management of Chronic Diseases: A Concise Review[J]. Nutrients, 2024, 16(14): 2323. doi:10.3390/nu16142323.

[6]Arla Foods Ingredients. Medical Nutrition[EB/OL]. [2025-06-19].

https://www.arlafoodsingredients.cn/medicalnutrition/#%E4%BB%8B%E7%BB%8D.

END 


>>>声明

*新营养(xinyingyang.com)致力于秉承循征营养学的理念,重度垂直人类营养,为营养健康产业从业者架起沟通的桥梁,标明原创的文章权限为本网所有,如需转载请得到书面申请并在文章开头注明出处。

*文章中会充列示参考文献,但因商业利益相关造成的不客观可能依然存在,欢迎读者多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

*文章中涉及功效信息内容均有对应的数据支持,囿于篇幅限制无法全部刊登,如需数据来源,可向新营养(xinyingyang.com)或文章中涉及到的企业索取。文章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此公众号中全部内容仅为创新案例的一般性参考。读者不应在缺乏具体的专业建议的情况下,擅自根据文章内容中的任何信息采取行动。此公众号运营方将不对任何因采用文章内容而导致的损失负责。

*文章中涉及的产品、成分、功效仅代表相关企业的观点,新营养仅基于信息传递目的进行转述,并不代表我们绝对认同相关宣称,也不支持任何产品的营销和销售。

*文章中插入的图片不涉及到商业行为,仅限交流,并标明了来源出处,尊重原创图片设计

新营养留言互动

您的电话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新营养周报|旺旺推出「炙烤鳗鱼味烧米饼」新品、全球首单奶酪RDA妙可蓝多挂牌上市、均瑶健康×盒马联合推出「J26百亿活菌青梅水」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