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美丽资讯

“慢”衰老背后的“快”布局:专访微量元素集团覃师游,功能食品CDMO企业如何以合成生物学抢占“抗衰”市场高地?

2025-11-17 09:57   来源:新营养

全球抗衰市场正站在爆发的临界点上。摩根士丹利的报告显示:2025年全球抗衰老市场规模预计突破6200亿美元。在这场以“科技与生命”为主题的竞赛中,合成生物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大众市场,逐步成为重构抗衰产业格局的关键力量。

在合成生物学与抗衰老产业的创新生态中,公众视线常聚焦于原料研发企业的技术突破,然而值得关注的是,作为产业链中游的CDMO企业,正悄然成为技术转化的关键枢纽。不仅承担着将生物活性成分转化为终端产品的核心职能,更通过定制化配方开发、生产工艺优化及质量管控体系构建,为终端产品的功效稳定性与安全性提供了双重保障。

在合成生物学迅猛发展的当下,抗衰老赛道正在发生哪些变化?供应链企业又将如何通过技术创新与生态共建抓住这一风口机会?对此,新营养特别专访了微量元素集团总经理覃师游。

01

突破:当合成生物叩响抗衰之门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东方最古老生命哲理,一直到合成生物科学的到来,让这生生不息的哲理成为了现实。

“过去十年,多种营养成分的生产一直面临两难:天然提取受限于原料供应,纯度难以突破;化学合成则可能存在残留风险,安全性备受质疑。而合成生物技术的出现恰好破解了这一困局”,覃师游表示。通过基因编辑、微生物合成等技术,原本依赖天然提取或化学合成的亚精胺、PQQ、NAD+等核心成分,在纯度和量产效率上得以实现突破性进展。

与此同时,中国消费者在衰老方面的多元需求,为合成生物学的应用提供了广阔场景。一方面,中国60岁以上银发群体突破2.8亿,对“延缓衰老、改善机能”的需求推动了精准营养产品的增长;另一方面,高净值人群对“精准抗衰”的要求提升、新时代消费者对衰老的感知也逐渐提前,94%的00后在25岁前已感受到肌肤衰老,为口服胶原、麦角硫因、NMN 等成分再添热度。

覃师游在采访中强调,当前合成生物抗衰的发展态势表现为“技术突破与市场扩容共振”。这种共振背后,三大驱动力正在加速产业迭代:首先是政策护航,中国多个省市都将合成生物列为了战略重点,形成从顶层设计到落地支持的政策闭环;其次是需求升级,消费者对成分功效与安全性的高要求,倒逼企业通过合成生物技术突破传统生产瓶颈,实现创新突破;最后是产业生态融合,抗衰市场的激烈竞争推动了产业链的上下游协同,其中合成生物学等技术融合与场景创新将成为企业的竞争焦点。

02

深耕:四大核心优势筑牢技术壁垒

“面对合成生物与抗衰老的新风口,大健康领域的CDMO企业已不仅是“生产制造商”,而是技术转化者、成本优化者、市场响应者和全球化推动者,覃师游表示。聚焦这一方向,微量元素集团明确以“合成生物驱动的功能食品全球化服务商”为核心战略,在合成生物学与抗衰老产业中占据了主动地位,并以四大核心优势构建“从底层技术到产业化落地”的完整体系。

顶尖团队:引领底层技术创新

“没有底层技术的企业,只能做产业链的‘追随者’。”微量元素集团拥有70余人的研发团队,由多位抗衰领域首席科学家领衔,聚焦NMN、亚精胺等10余种抗衰核心成分,深耕靶向活性分子设计与代谢工程优化等底层技术。通过多通路协同调控(DNA修复、炎症反应、能量代谢),实现单一成分抗衰效果突破性提升。企业依托84项专利持续突破合成生物底层技术,在PQQ发酵工艺、肉苁蓉生物合成等领域,实现了合成效率与纯度的源头性技术壁垒。

图:专利墙

产学研融合:加速专利成果转化

“合成生物产业化,难点之一在于实验室成果与量产能力的断层”,覃师游提到。为此,微量元素集团与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等高等院校共建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形成“需求-研发-转化”闭环。依托高校科研资源,将合成生物专利快速转化为量产能力。

智能平台:上万种成熟配方快速响应

在30万㎡的三大现代化GMP标准生产基地中,微量元素集团配备了全自动高通量筛选系统、菌株构建平台等自动化生产线。其原料数据库涵盖1000+种微生物菌株,旨在高效提升功能成分的生产和应用效率。“借助合成生物学替代法,通过基因编辑优化大肠杆菌代谢,成功将NMN产率提升30%”,覃师游介绍到。

在多条生产线的配合下,微量元素集团拥有“原料量产+配方定制”双能力,储备了10+种剂型、上万种成熟配方的生产。这种“柔性制造”能力使其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助力品牌抢占风口机会。

全链监管:权威认证筑牢安全防线

合成生物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最终要落到“安全性”上。微量元素集团坚持“质量问题零容忍,产品100%检测、100%合格”的质量方针,依托符合GMP规范、洁净度达10万级标准的生产车间开展制造,并配备专业人工检验团队,确保原料的稳定性、生产的一致性、成品的安全性。具体来说,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从“菌株构建-发酵-提纯-成品”的全流程溯源;严选全球优质原料,配方前测试容错区间,进一步强化预防性风险管理;严格设立高于行业的内控标准,原料纯度、中间品活性波动、成品残留均确保无误差,实现产品的高品质生产。

目前,企业已经成功获得NSF的cGMP认证、SGS的ISO22000认证、以及ISO9001、HACCP、FDA、FSSC 22000等国际权威认证,安全更有保障。

03

布局:推动合成生物学及产品的全球化落地

合成生物的产业化不是“单打独斗”,而是生态的胜利。覃师游将微量元素集团的产业合作模式总结为“纵向贯通+横向共创”,通过整合上下游资源,加速技术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纵向维度,与多所科研高校共建实验室,整合前沿学术成果并稳定原料供应;横向层面,深度对接国内外品牌方,从需求洞察到产品落地全流程参与共创,将原料技术转化为客户的市场竞争力。此外,通过“专家库”还可以进一步吸纳跨领域人才,打通“研-产-销”全球化闭环,强化企业在产业链中的核心枢纽地位。

全球化是企业布局合成生物方向的必然选择,也是微量元素集团的重要一步。集团采取“中国研发生产+全球销售”的模式,将香港工厂作为战略锚点——依托香港的区位优势,快速链接国际科研资源与终端品牌,降低跨境物流成本;同时深度链接国际科研资源与终端品牌,推动合成生物技术及定制产品的全球化落地。

04

未来:让合成生物技术满足人们的真实需求

谈及合成生物技术的未来,覃师游的眼中充满期待。在她看来,这项技术的终极价值不是“炫技”,而是解决人类的真实需求。“作为功能食品CDMO全球制造商,我们坚信微量元素集团是打通‘研发-量产’链路的关键支点、核心角色,以精准调控赋能规模化落地。未来,集团持续升级微量元素调控技术,加速个性化产物从研发到量产的落地,推动合成生物产品向功能食品、生物材料等场景延伸。”

从亚精胺的微生物合成到NAD+前体的高效量产,被称为“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的合成生物学,正在重塑抗衰产业的底层逻辑。微量元素集团用技术突破与产业协同,书写着合成生物抗衰的“中国方案”。当技术的力量与市场的需求深度共振,有理由相信,“精准抗衰”的时代已不再遥远。

END 


>>>声明

*新营养(xinyingyang.com)致力于秉承循征营养学的理念,重度垂直人类营养,为营养健康产业从业者架起沟通的桥梁,标明原创的文章权限为本网所有,如需转载请得到书面申请并在文章开头注明出处。

*文章中会充列示参考文献,但因商业利益相关造成的不客观可能依然存在,欢迎读者多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

*文章中涉及功效信息内容均有对应的数据支持,囿于篇幅限制无法全部刊登,如需数据来源,可向新营养(xinyingyang.com)或文章中涉及到的企业索取。文章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此公众号中全部内容仅为创新案例的一般性参考。读者不应在缺乏具体的专业建议的情况下,擅自根据文章内容中的任何信息采取行动。此公众号运营方将不对任何因采用文章内容而导致的损失负责。

*文章中涉及的产品、成分、功效仅代表相关企业的观点,新营养仅基于信息传递目的进行转述,并不代表我们绝对认同相关宣称,也不支持任何产品的营销和销售。

*文章中插入的图片不涉及到商业行为,仅限交流,并标明了来源出处,尊重原创图片设计。

新营养留言互动

您的电话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体重反弹”到底怎么破?选对成分很重要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