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植物资讯
新食源落地 + 健康消费潮:甜叶菊多酚的价值跃升与市场蓝海
2025-08-21 09:14 来源:新营养
图源:摄图网
2025年2月1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第1号公告发布《关于甜叶菊多酚等20种“三新食品”的公告》,审评机构组织专家审查并通过了甜叶菊多酚等5种物质申请作为新食品原料。
图源:国家卫生健康委
其中,甜叶菊多酚是以菊科甜菊属植物甜叶菊(Stevia rebaudiana Bertoni)的叶为原料,经乙醇提取、过滤、纯化、浓缩、干燥等工艺制成。甜叶菊原产于南美洲,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引入我国,目前在我国河北、甘肃和山东等地区种植。甜叶菊的叶在日本和韩国作为普通食品原料;在欧盟和美国作为膳食补充剂;在我国有长期食用历史,作为普通食品管理。本产品推荐食用量为≤500毫克/天(以总多酚含量40g/100g计,超过该含量的按照实际含量折算)。当摄入添加含其他多酚类物质的原料时,应该注意每日摄入总量。
甜叶菊多酚是从甜叶菊的叶中提取、分离的成分(总多酚≥40 g/100g)。甜叶菊多酚在婴幼儿、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人群中的食用安全性资料不足,从风险预防原则考虑,上述人群不宜食用。该原料的食品安全指标按照公告规定执行。
图源:国家卫生健康委
01
甜叶菊多酚市场潜力凸显,乘健康消费东风持续扩容
消费者对无糖替代品的偏好不断增加以及对更健康生活的关注,全球甜菊市场正在经历增长。对植物性有机甜味剂的需求不断增⻓,进一步提升市场。该⾏业的主要参与者正在扩大产品范围,以满足不断增⻓的全球需求,甜菊市场前景光明。
近年来,消费者对天然健康成分的需求激增,甜叶菊多酚作为兼具高甜度与生物活性的植物提取物,市场热度持续攀升。根据《2025-2030年中国甜叶菊多酚市场调研分析及投资前景研究预测报告》,全球甜叶菊多酚市场预计将从2025年的5.9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10.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2.22%。中国作为全球甜叶菊的主要种植与加工国,具备显著的原料供应优势,种植面积约1.3万公顷,主要产区包括河北、甘肃、山东和新疆等地。
随着国家卫健委将甜叶菊多酚列为新食品原料,这一政策将推动甜叶菊多酚在食品饮料、保健食品以及日化等领域的应用加速发展。中国在全球原料供应中的领先地位,结合本土企业的创新能力,使得市场竞争格局日趋差异化,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02
甜叶菊多酚多元生物活性的协同揭示
甜叶菊作为一种兼具经济价值与生物活性的植物,其叶片中提取的多酚(PPS)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作为甜菊醇糖苷生产的天然副产品,PPS 的生物活性正被逐步挖掘,既有研究聚焦其在微生物抑制、炎症调控及酶活性干预中的表现,揭示其作为天然抗菌剂的潜力;也有探索指向其强大的抗氧化能力及与其他物质的协同作用,为其在功能食品、医药等领域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
甜叶菊多酚在抗菌、抗炎及消化酶抑制方面的研究
甜菊叶中的多酚(PPS)是甜菊醇糖苷生产的丰富副产品,常以粗提取物形式用于生物活性研究。《Molecules》(影响因子4.6)的一项研究,针对富含异绿原酸的PPS,系统探究其抗菌、抗炎特性及对消化酶的抑制作用。研究发现,PPS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的抗菌活性较强,且优于对糠秕马拉色菌、黑曲霉等真菌的抑制效果;在消化酶抑制方面,其效果与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相当(IC50值相似),但抗炎活性稍弱于EGCG。该研究为首份关于甜叶菊中不含黄酮类化合物的多酚生物活性的报道,为深入理解PPS的作用机制及应用前景提供重要依据,提示其有望成为抗菌药物的潜在天然解决方案。[1]
-
甜叶菊多酚在抗氧化活性及协同作用方面的研究
甜叶菊叶在植物性食品中据称拥有最高的抗氧化能力,而其抗氧化活性主要归因于其中的多酚(PPS)。当前,多数关于PPS的研究以甜叶菊提取物为基础,这类提取物富含多酚和类黄酮。研究发现,PPS中含有的类黄酮具有与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类似的抗氧化活性,在测定环境下,其亲水性抗氧化活性和稳定性均优于抗坏血酸(VC)、维生素E及绿原酸。值得注意的是,PPS及其抗氧化活性在多种物理环境中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但在山梨酸钾或蔗糖存在时稳定性会有所下降。此外,研究还表明PPS与VC的组合能够增强VC或PPS各自的抗氧化稳定性,二者可发挥协同作用,这为其在抗氧化相关领域的应用提供重要参考。[2]
03
甜叶菊多酚:从规范应用到价值跃升的发展新篇章
甜叶菊多酚作为甜叶菊加工的重要副产品,2025年2月被纳入新食品原料目录,标志着其产业化应用迈入规范化阶段。从核心价值来看,其兼具抗氧化、抗菌及消化酶抑制等多元生物活性,相关研究已证实其在功能食品、医药、日化等领域的应用潜力,尤其是与维生素C的协同作用及作为天然抗菌替代品的前景,为其功能开发提供科学支撑。
从市场维度而言,在全球健康消费趋势推动下,甜叶菊多酚市场呈现高速增长态势,中国凭借原料供应优势和政策支持,成为核心增长极。未来,随着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产学研究的深入以及行业标准的完善,甜叶菊多酚有望在天然健康产业中占据更重要地位,实现从副产品到战略性原料的价值跃升,为植物资源综合利用及健康产业升级注入新动力。
参考文献:
[1] Khaing Zar Myint , Zhuoyu Zhou , Qiandai Sh , Junming Chen , Xinyu Dong , Yongmei Xia , et al.Stevia Polyphenols , Their Antimicrobial and Anti-Inflammatory Properties, and Inhibitory Effect on Digestive Enzymes[J].Molecules Pub Date : 2023-11-13 , DOI: 10.3390/molecules28227572.
[2] Khaing zar Myint , Zhuoyu Zhou , Yongmei Xia , Yun Fang , Meina Wu , Song Zhu , Jie Shen ,et al.Stevia polyphenols: A stable antioxidant that presents a synergistic effect with vitamin C [J].Journal of Food Processing and Preservation Pub Date : 2021-01-23 , DOI: 10.1111/jfpp.15317.
END
>>>声明
*新营养(xinyingyang.com)致力于秉承循征营养学的理念,重度垂直人类营养,为营养健康产业从业者架起沟通的桥梁,标明原创的文章权限为本网所有,如需转载请得到书面申请并在文章开头注明出处。
*文章中会充列示参考文献,但因商业利益相关造成的不客观可能依然存在,欢迎读者多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
*文章中涉及功效信息内容均有对应的数据支持,囿于篇幅限制无法全部刊登,如需数据来源,可向新营养(xinyingyang.com)或文章中涉及到的企业索取。文章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此公众号中全部内容仅为创新案例的一般性参考。读者不应在缺乏具体的专业建议的情况下,擅自根据文章内容中的任何信息采取行动。此公众号运营方将不对任何因采用文章内容而导致的损失负责。
*文章中涉及的产品、成分、功效仅代表相关企业的观点,新营养仅基于信息传递目的进行转述,并不代表我们绝对认同相关宣称,也不支持任何产品的营销和销售。
*文章中插入的图片不涉及到商业行为,仅限交流,并标明了来源出处,尊重原创图片设计。
新营养留言互动
您的电话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相关热词搜索:
新营养峰会/活动
新营养热门资讯
新营养周报 | 农夫山泉上新蓝靛果混合汁
数据 / 观察 · 01-06
新营养周报 | 蒙牛推出早餐奶新品、纽曼
数据 / 观察 · 12-29
一图读懂 | 2024新营养肠道微生态格局与
XINGRAPHIC · 12-29
新营养周报 | 达芬奇优形推出纤体杯新品
数据 / 观察 · 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