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植物资讯

食药物质「化橘红」,从传统药食到现代健康产业的华丽转身

2025-08-25 10:46   来源:新营养

图源:摄图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管理规定》,经安全性评估,现将地黄、麦冬、天冬、化橘红等4种物质纳入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

化橘红。收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为芸香科植物化州柚(Citrus grandis ‘Tomentosa’)或柚(Citrus grandis(L.)Osbeck)的未成熟或近成熟的干燥外层果皮。化橘红在广东、广西等地区有作为食品原料食用历史,主要方法为泡茶、煲汤、炖肉、入菜、传统方式制作饮料、糖果、蜜饯果脯和糕点等。按照传统习惯正常食用,未见不良反应报道。

01

化橘红市场现状:百亿产业崛起,药食同源激活新增长

化橘红主要产自广东化州,素有“南方人参”之称。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化橘红的市场呈现快速增长趋势,逐渐成为食品和保健品领域的重要原料。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出具的《2025年全球及中国化橘红产业深度研究报告》显示,全球化橘红市场规模或将从2024年的12.3亿美元,增长至2029年的16.7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5.2%。国家对中医药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大,化橘红进入药食同源目录等是推动其市场规模增长的主要因素。

除了传统的药用价值,化橘红的产业链也在不断延伸。如今,它已衍生出多种消费品类,如代用茶、润喉糖、功能性饮料等,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例如,化州本地企业开发的橘红制剂(如痰咳煎膏、痰咳液)和工艺品畅销国内外,出口至30多个国家,进一步推动了化橘红的市场化进程。

此外,政策红利的支持也为化橘红的市场扩展提供了有力助推。作为“药食同源”物质的化橘红,被纳入相关目录后,预计将在保健食品和新式茶饮等领域获得更多机会。随着政策的逐步推进,预计到2025年,化橘红的市场规模将有望突破30亿元,进一步巩固其在市场中的地位。

02

化橘红的科学验证:从传统食材到现代医学

化橘红不仅是传统的食材,更具有显著的药理作用。近年来,多个科研团队对其成分展开了深入研究,发现化橘红富含类黄酮、橙皮苷、维生素C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通过一系列体外实验和动物模型研究,化橘红的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逐渐明晰,为其在现代医学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

  • 来自化橘红的阿拉伯聚糖心肌保护方面的研究

广东医科大学团队在《Carbohydrate Polymers》发表研究,阐明了化橘红均质多糖CGP80-1的结构特征及其心肌保护机制。该多糖(11,917 Da)具有独特的阿拉伯聚糖主链和紧凑螺旋构象。通过建立MI/R小鼠模型和OGD/R细胞模型,研究发现CGP80-1能显著改善心肌损伤,其作用机制包括:1)激活Nrf2/Keap1通路增强抗氧化能力;2)调控IRE1/GRP78通路减少内质网应激;3)调节Bax/Bcl-2平衡抑制细胞凋亡。构效关系分析表明,其保护作用与适中的分子量、高阿拉伯糖含量及特殊空间构象密切相关。该研究为开发基于化橘红多糖的心肌保护产品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1]

  • 化橘红在体重控制方面的相关研究

南方医科大学药学院《广西医学》上发表的一项研究,结合网络药理学和细胞实验揭示了化橘红改善肥胖相关的作用机制。通过网络分析筛选出10种主要活性成分(如柚皮苷、柚皮素等),发现其通过调控IL-6、TNF-α、TLR4/NF-κB等核心靶点作用于多条炎症通路。体外实验证实,柚皮苷(20-40μmol/L)可显著抑制LPS诱导的3T3-L1脂肪细胞炎症因子(TLR4、NF-κB、TNF-α、IL-6、IL-1β)的表达。研究表明,化橘红可能通过柚皮苷下调TLR4/NF-κB信号通路发挥抗炎作用,为开发体重控制相关的天然成分提供了新依据。[2]

  • 化橘红提取液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中的研究

王凤岩、茅莉娜等人研究探讨了中药材化橘红对糖尿病肾病(DN)模型大鼠肾脏组织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通过高糖高脂饲料与STZ注射构建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及化橘红低、中、高剂量四组。结果显示,化橘红干预组大鼠的尿蛋白含量、血肌酐、尿素氮以及血清MCP-1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且肾脏病理表现为基底膜增厚减轻。研究表明,化橘红可能通过下调MCP-1表达,发挥其肾脏保护作用。[3]

  • 化橘红总皂苷在高尿酸血症中的研究

何勤勤、邓诗婷等人研究探讨了化橘红在高尿酸血症中的潜在应用,采用体外酶活性抑制法评估其果实和花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液以及代用茶浸提液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化橘红果实和花提取液中的总黄酮分别为4095.07μg/mL和673.76μg/mL。两者均能显著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150μg/mL浓度下的抑制率分别达到53.13%和49.47%。正交实验优化结果显示,化橘红果实料液比为1:200,水温100℃,浸泡15分钟时,抑制率最高为55.1%,而化橘红花的抑制率为51.1%。该研究为化橘红在预防高尿酸血症中的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4]

03

化橘红:传统瑰宝的现代转型

化橘红,作为传统的药食同源物质,经过现代科技验证,展现出了丰富的药理价值。化橘红的多重生物活性成分,尤其是黄酮类化合物和多糖,已经被证明在多个领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随着深入的科学研究,化橘红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前景不断被拓宽,展现出其作为天然药物的重要地位。

同时,化橘红也迎来了市场的快速增长,凭借其广泛的应用前景和科学支持,已经成为食品和保健食品领域的核心原料。随着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的推动,化橘红的产业链逐渐延伸,衍生出代用茶、润喉糖等多种产品,推动其进入健康产业的新阶段。未来,化橘红有望成为全球健康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多消费者提供天然、有效的健康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Zhang S, Xing N, Jiao Y, Li J, Wang T, Zhang Q, Hu X, Li C, Kuang W. An arabinan from Citrus grandis fruits alleviates ischemia/reperfusion-induced myocardial cell apoptosis via the Nrf2/Keap1 and IRE1/GRP78 signaling pathways. Carbohydr Polym. 2025 Jan 1;347:122728. doi: 10.1016/j.carbpol.2024.122728. Epub 2024 Sep 10. PMID: 39486958.

[2]冼彩辉,钟辉,杨艳芳,易清霞,梁国武,李颖邦,黄文东.化橘红改善肥胖相关炎症的作用机制——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体外细胞实验的研究.《广西医学》2025 ,47 (03) .

[3]茅莉娜,王凤岩,周轶琳,唐娇.化橘红对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肾脏组织MCP-1的影响.《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2024年第5期0070-0075,共6页.

[4]何勤勤,邓诗婷,林欢,杨泽林,何玉冰,韩寒冰,黄新敏.化橘红黄酮类化合物对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研究.《当代化工研究》. 2023年第22期22-24,共3页.

END 


>>>声明

*新营养(xinyingyang.com)致力于秉承循征营养学的理念,重度垂直人类营养,为营养健康产业从业者架起沟通的桥梁,标明原创的文章权限为本网所有,如需转载请得到书面申请并在文章开头注明出处。

*文章中会充列示参考文献,但因商业利益相关造成的不客观可能依然存在,欢迎读者多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

*文章中涉及功效信息内容均有对应的数据支持,囿于篇幅限制无法全部刊登,如需数据来源,可向新营养(xinyingyang.com)或文章中涉及到的企业索取。文章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此公众号中全部内容仅为创新案例的一般性参考。读者不应在缺乏具体的专业建议的情况下,擅自根据文章内容中的任何信息采取行动。此公众号运营方将不对任何因采用文章内容而导致的损失负责。

*文章中涉及的产品、成分、功效仅代表相关企业的观点,新营养仅基于信息传递目的进行转述,并不代表我们绝对认同相关宣称,也不支持任何产品的营销和销售。

*文章中插入的图片不涉及到商业行为,仅限交流,并标明了来源出处,尊重原创图片设计。

新营养留言互动

您的电话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新食源落地 + 健康消费潮:甜叶菊多酚的价值跃升与市场蓝海
下一篇:国家卫健委答复开启「食药物质」准入通道,林下参“转正”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