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 / 观察资讯
从“无法可依”到“有标可循”:千亿食药物质市场或将迎来标准化时代
2025-09-01 10:26 来源:新营养
图源:摄图网
长久以来,兼具食品与药品双重身份的物质(简称“食药物质”或“药食同源”物质)在中国市场处于一种微妙的“灰色地带”:它们拥有悠久的食用和药用历史,深受消费者青睐,但企业在宣传其健康益处时却如履薄冰、动辄得咎。这种“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的困境,根源在于其“健康声称”长期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依据。这一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枷锁,如今终于看到了松动的曙光。
01
卫健委重磅定调:破冰“健康声称”,推进标准化建设
2025年7月3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对《关于加快推动药食同源产品产业发展的提案》作出重磅答复,明确表示将推进食药物质目录动态修订工作,大力推进食药物质“健康声称”和标准化建设。
一、工作现状和进展情况
《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但是可以添加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简称“食药物质”)。食药物质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制定、公布。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市场监管总局制定印发《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管理规定》,规定食药物质是指传统作为食品且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物质;除了安全性评价证明其食品安全之外,还要符合中药材资源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生态保护等相关法规规定;并明确扩增或修订食药物质目录主要由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提出建议,同时提供传统食用历史证明、食用安全性评价等材料。
二、关于所提建议的答复
(一)关于食药物质“效用声称”。我国食养、食补有长期实践历史和广泛群众基础,并结合中医理论逐步形成日趋完善的食品养生文化。消费者选择食品时,也常常关切其有无健康益处。发展健康声称标识食品既顺应群众需求、又有助于产业发展。国家卫生健康委已会同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从法律规定、公众需求、产业亟需等多方面组织研究,正积极推进从获批的食药物质入手,采用食品数字标签等形式适当体现“健康声称”,相关工作正有序推进。
(二)关于食药物质配套标准。食药物质是传承和发扬我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载体。数十年以来,《食品卫生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不断规范对食药物质的管理,持续完善顶层设计和技术审查要求。立足食药物质作为食品使用目的,自2023年起,对新公布的食药物质目录均对应了铅、镉、砷、汞等关键食品安全限量指标。同时,正会同相关部门组织专业力量,对既往纳入食药物质目录的物质开展研究,有序推进食药物质配套标准等相关工作。
(三)关于食药物质动态管理。近几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着眼传承发扬传统食养文化,助力地方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分3批将当归、黄芪、党参、铁皮石斛、化橘红等19种物质纳入食药物质目录。同时,鼓励和指导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在全面了解辖区食药物质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需求基础上,立足职责开展相关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及时动议提出修订增补食药物质目录的建议并提供安全评估资料,为食药物质转化应用和地方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三、下一步工作目标和计划
我委将继续立足法定职责,认真贯彻落实“大食物观”和高质量发展理念,会同市场监管总局等相关部门,做好食药物质目录动态修订工作,大力推进食药物质“健康声称”和标准化建设,为传承和发扬我国传统食养文化,助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技术支撑。
02
百亿蓝海:一个亟待规范与激活的巨大市场
政策层面的破冰,背后是一个规模庞大且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这一趋势在更高层面的政策设计中也已得到印证。2025年,农业农村部、国家卫健委、工信部三部门联合印发的《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25—2030年)》中,便明确提出“探索推广食药物质健康声称”和“扩大食药同源品种范围”,彰显出国家层面对激活这个巨大“蓝海”市场的决心。
这片广阔的“蓝海”催生了巨大的产业规模。从传统的煲汤料、养生茶饮,到现代化的功能性食品、保健食品、特膳食品,食药物质概念已渗透到大健康产业的各个角落。据相关市场研究报告显示,中国食药物质市场规模已达数千亿元,并且每年保持着高速增长。魔镜洞察《数字解密:药食同源生意下最香的成分与赛道》数据显示,从市场角度,近三年我国线上平台药食同源市场销量持续增长,2024年销售额达到567.8亿元,销量为7.2亿件,销量同比增速5.2%。从消费者角度,57%的养生人群希望通过滋补食疗的方式改善身体健康,这一需求催生了多个高潜力成分的爆发。
03
高潜成分涌现:黄芪、鸡内金等领跑,细分赛道增长强劲
市场的蓬勃发展有其清晰的路径。自2002年原卫生部公布首批87种“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质名单以来,食药物质产业便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经过2020年(新增6种)、2023年(新增9种)、2024年(新增4种)多次扩增,目前目录物种总数已达106种。不断扩围的目录,为产业注入了持续的新活力。
获得完整报告
请扫描下方竞合岛小程序二维码
从2024年淘宝、天猫、京东、抖音等主流电商平台的销售数据来看,药食同源市场已形成清晰的头部阵营与高增长赛道。燕窝、枸杞、阿胶凭借超过30亿元的销售额稳居第一梯队;蜂蜜制品、灵芝、冬虫夏草、人参/园参、西洋参等传统滋补品也贡献了10亿级规模,显示出深厚的市场基础。
而真正预示未来趋势的,是那些销售额快速增长、表现出强劲爆发力的成分。数据显示,黄芪销售额达17亿元,同比增幅高达75.0%,成为增长最快的明星成分之一,显示出巨大的消费潜力。与此同时,一些原本相对小众的成分正快速崛起:鸡内金(销售额7.9亿元,同比增长55%)、黄精(销售额3.73亿元)、当归(销售额9.23亿元,同比增长42.5%)等作为新兴高潜力成分,被业界普遍认为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正成为企业布局创新产品的重点方向。此外,沙棘/沙棘原浆(6.99亿元,同比增长16.4%)等也展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
这些高潜成分的共同特点在于:既扎根于“药食同源”的传统认知,降低消费者教育成本;又通过产品形态创新、场景化设计,适配现代消费习惯;更依托政策目录扩容与产业链完善,解决“合规性”与“供给稳定性”问题。它们的爆发,不仅推动食药物质市场从“广谱滋补”向“精准细分”升级,更成为连接“传统食养文化”与“现代食品工业”的关键纽带,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具体落地的“细分赛道样本”。
04
从“无法可依”到“有标可循”的产业升级
从长期“无法可依”的困境,到如今政策、市场双向发力,食药物质领域正迎来历史性突破。政策层面,卫健委通过明确 “健康声称” 路径、完善配套标准、推进目录动态修订,为行业发展划定了清晰的 “规则边界”,解决了过往管理模糊、标准缺失的核心问题;市场层面,目录从 87 种扩容至 106 种,既呼应了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需求,也为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这一系列变化的意义不仅在于规范行业秩序,更在于为传统食养文化的现代化转化搭建了桥梁—— 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让 “药食同源” 从传统理念变为可落地、可追溯的消费产品,既保障了消费者权益,也为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 “文化 + 健康” 的新动能。未来,随着 “健康声称” 落地与更多物质纳入目录,食药物质领域或将迎来更全面的发展突破。
END
>>>声明
*新营养(xinyingyang.com)致力于秉承循征营养学的理念,重度垂直人类营养,为营养健康产业从业者架起沟通的桥梁,标明原创的文章权限为本网所有,如需转载请得到书面申请并在文章开头注明出处。
*文章中会充列示参考文献,但因商业利益相关造成的不客观可能依然存在,欢迎读者多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
*文章中涉及功效信息内容均有对应的数据支持,囿于篇幅限制无法全部刊登,如需数据来源,可向新营养(xinyingyang.com)或文章中涉及到的企业索取。文章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此公众号中全部内容仅为创新案例的一般性参考。读者不应在缺乏具体的专业建议的情况下,擅自根据文章内容中的任何信息采取行动。此公众号运营方将不对任何因采用文章内容而导致的损失负责。
*文章中涉及的产品、成分、功效仅代表相关企业的观点,新营养仅基于信息传递目的进行转述,并不代表我们绝对认同相关宣称,也不支持任何产品的营销和销售。
*文章中插入的图片不涉及到商业行为,仅限交流,并标明了来源出处,尊重原创图片设计。
新营养留言互动
您的电话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新营养周报| 双汇推出卡滋咔咔猪皮脆片、泰一 MitoYouth®尿石素A备案通过、凝结魏茨曼氏菌BC01获美国GRAS认证
下一篇:升级全链式服务,仙乐健康助力品牌找到五大高潜赛道的加速引擎
新营养峰会/活动
新营养热门资讯
新营养周报 | 农夫山泉上新蓝靛果混合汁
数据 / 观察 · 01-06
新营养周报 | 蒙牛推出早餐奶新品、纽曼
数据 / 观察 · 12-29
一图读懂 | 2024新营养肠道微生态格局与
XINGRAPHIC · 12-29
新营养周报 | 达芬奇优形推出纤体杯新品
数据 / 观察 · 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