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健康资讯

锦旗生物丨解码母婴源益生菌的亲和性优势与临床转化潜力

2025-09-08 09:48   来源:新营养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肠道菌群及肠道健康认知的逐渐深入,益生菌成为市场上最受关注的功能性原料之一。根据权威数据预测,到2025年,全球益生菌产业产值将超过770亿美元,中国市场占比将超过25%,整个益生菌相关食品的市场规模达1000亿元。

研究表明,受基因、环境、饮食习惯等影响,不同种族,不同地区人群间的肠道菌群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开发适合中国人群肠道菌群特征的本土化菌株,成为提升产品功效和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01

母婴源益生菌:亲和人体、独特优势与健康潜力的开发新方向

母婴源益生菌,指从母亲及婴幼儿相关生理样本(如母乳、婴儿粪便等)中分离筛选出,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有益作用的益生菌菌株。母婴源益生菌在母婴特有的生理微环境中自然存在并适应,相较于传统菌株,其核心优势体现为[1-2]:①更亲和人体:属于人源性益生菌;②安全性更高:免疫原性风险显著降低,母婴垂直传递过程已完成免疫耐受预适应;③功能适配性更强,其代谢产物的合成谱系与婴幼儿肠道受体呈现高度匹配性;④临床转化潜力突出,在人体健康的诸多方面均可发挥关键作用。

母乳作为婴儿最适应的天然食物,为婴儿的生长发育提供了独特而又均衡的营养物质。研究发现,母乳中的益生菌占母乳中所有菌类的92%,其中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是主要菌种,这些益生菌在婴儿肠道菌群建立中发挥关键作用。目前,一些母乳来源的菌株如发酵粘液乳杆菌CECT5716、罗伊氏粘液乳杆菌DSM17938等已得到广泛研究并成功实现产业化;而母乳来源的中国本土菌株的开发利用仍然有限,主要问题包括分离、培养手段有限导致菌种资源匮乏,发酵剂和益生菌制剂开发利用关键技术遇到瓶颈,缺乏全面的母乳源益生菌数据库支持等。

而婴幼儿时期作为人体肠道菌群快速建立与发展的黄金窗口期,从婴幼儿肠道等样本中分离出的益生菌具有独特的生态位和功能。目前,有较多研究报道的婴儿源益生菌包括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等,其中包括锦旗生物的鼠李糖乳酪杆菌MP108,森永的短双歧杆菌M-16V、长双歧杆菌长亚种BB536和拉曼的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R0033等,已被广泛应用在婴幼儿配方奶粉、益生菌补充剂等产品中。

开发中国母婴源益生菌不仅能满足婴幼儿健康需求,还能构建适合国人体质的“中国菌”,为微生态制剂领域实现技术突围提供战略方向。通过建立母乳源益生菌菌种资源库和推进产业化应用,母婴源益生菌有望在婴幼儿配方奶粉、营养保健食品及医学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02

中国母婴源菌株库的建立

基于母乳和婴幼儿肠道菌群的特性,伊利、澳优及旗下的锦旗生物协同开展了中国母婴源益生菌的研究。科研人员深入内蒙、西藏、新疆、云南、四川等地,收集了上百对成对的母亲母乳与宝宝粪便和唾液样本,构建了拥有数千株菌株的中国母婴源益生菌菌株库。历时十余年科研,经过严格筛选和科学严谨的功能性评价,成功研发出了4株中国母婴源金标菌——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L-99、副干酪乳酪杆菌K56、副干酪乳酪杆菌ET-22和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YLGB-1496,分别对应肠道健康、体重控制、口腔健康和调节免疫四大健康需求,以独特的健康功效和严谨的科学循证,展现出高活性、高稳定性和强大的益生功能。

其次,锦旗生物还拥有2株自主研发的母婴源益生菌,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CP-9和鼠李糖乳酪杆菌MP108,分别在代谢健康和肠道免疫健康方向拥有强大科研基础。

03

锦旗生物母婴源益生菌

代谢健康明星益生菌--CP-9

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CP-9,源自中国母亲母乳,历时多年,已授权抗肥胖、治疗或预防黄疸等代谢健康方向中国发明专利。此外,其相关研究发表了20篇文献,在体重管理、血糖控制及改善新生儿黄疸以及口腔健康方向均发表了临床文献。

体重管理:6-18岁过重或肥胖的儿童和青少年食用含CP-9益生菌制剂可降低身体质量指数(BMI),改善血脂指标,降低不同部位体脂厚度,提高肠道有益菌丰度,表明CP-9通过改善脂质代谢,重塑肥胖相关的肠道生态失调,进而有助于超重和肥胖儿童的体重控制和健康管理[3]。

血糖控制:6-18岁之间的T1D儿童受试者食用含CP-9益生菌制剂,可显著降低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改善高血糖,还可帮助改善高血糖导致的发炎情形,提升肠道菌群丰度[4]。

肠道健康金标益生菌--BL-99

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L-99,源自中国健康婴幼儿肠道,历时14年科学研制,已获授权肠道健康、免疫调节、骨骼健康等12项中国发明专利。经过临床研究证实,BL-99可以提升血清胃泌素(G17)水平,促进产生短链脂肪酸(SCFA)的微生物群的积累以及粪便和血清中SCFA水平的增加,可有效缓解功能性消化不良,缓解率高达90%[5],该研究成果在《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重磅发表。

体重管理金标益生菌--K56

副干酪乳酪杆菌K56,源自中国健康婴幼儿肠道,历时12年科学研制,已授权代谢健康、肠道健康、免疫调节、抗氧化等9项中国发明专利。在体重管理方向,进行了体外、动物、临床系列试验,表明K56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促进脂肪分解、降低脂肪积累、改善糖脂代谢、抗炎”多通路协同控制体重体脂。其临床研究证实,在保持原来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的基础上,食用副干酪乳酪杆菌K56可降低体脂、内脏脂肪和减少腰围[6]。

压力与肥胖之间的关系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话题。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长期压力不仅会影响心理健康,还可能通过多种生理和行为机制导致体重增加和肥胖。副干酪乳酪杆菌K56进行了一项缓解压力的临床研究,该研究证实,对于正面临毕业压力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连续两周服用副干酪乳酪杆菌K56能够有效缓解压力,并显著改善相关症状,包括焦虑和失眠。该有益效果可能得益于肠道有益微生物群的上调以及关键代谢物丁酸水平的升高[7]。

口腔健康金标益生菌--ET-22

副干酪乳酪杆菌ET-22,源自中国健康婴幼儿肠道,历时14年科学研制,已授权口腔健康、肠道健康、抗氧化等10项中国发明专利,且在国内外的多家权威期刊发表文献。

ET-22在口腔健康方向进行了体外、动物、临床系列试验,实证其活菌/灭活菌均可抑制口腔病原菌、改善口臭、抑制龋齿、预防口腔溃疡,可应对多种口腔疾病。其临床研究证实,副干酪乳酪杆菌ET-22能显著降低呼吸挥发性硫化合物 (VSC) 水平,抑制口臭患者不良气味化合物(如吲哚、吡啶、壬酸、苯并噻唑和戊酸)的产生,改善口臭[8]。

免疫调节金标益生菌--YLGB-1496

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YLGB-1496,源自中国母亲母乳,已授权肠道免疫健康、抗氧化等3项中国发明专利,在免疫调节方向上进行了系列体外、动物、临床试验,表明YLGB-1496可提升免疫力、改善过敏症状。

一项临床研究证实,3-6岁儿童食用含YLGB-1496的酸奶,可有效改善儿童肠道舒适度及大便质地,对儿童夜醒次数显著性改善,同时可改善皮肤过敏症状,降低特应性皮炎评分[9];另一项临床研究证实,1-3岁有至少2项呼吸道不良症状的婴幼儿食用YLGB-1496后,可显著降低呼吸道不良症状(发热、咳嗽、打喷嚏、鼻塞、流鼻涕)发生率,提高抗炎因子含量[10]。

肠道免疫健康明星菌株--鼠李糖乳酪杆菌MP108

鼠李糖乳酪杆菌MP108,源自中国健康幼儿肠道,是中国第一株自主研发的婴幼儿可食用菌株,于2021年列入《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打破了国外对婴幼儿益生菌市场的垄断。国内外开展的多项婴幼儿临床研究证明,该菌株具有较好的食用安全性和功能性。补充MP108可有效改善过敏性鼻炎[11-13];缓解降低特应性皮炎疾病评分[14];辅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15]。

锦旗生物的每一株母婴源益生菌,均经过层层科学验证与多维度循证研究,以严谨的科学态度确保产品的卓越安全性和显著有效性,为客户的差异化、个性化需求提供了坚实而有力的科学支撑。

锦旗生物深耕功能性益生菌领域10余年,依托伊利与澳优全球资源网络,汇聚益生菌领域的顶尖科研力量,与行业专家、高校、机构共同构造益生菌科研生态圈,并建成了行业内唯一的国家级益生菌示范产线,拥有从菌株筛选、功能验证到市场化量产全程自控的完整产业链体系,可高效提供ODM、OEM一站式服务。未来,锦旗生物将持续深耕益生菌健康领域,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更多元化、更专业的益生菌解决方案,为营养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2025年新营养大会期间,澳优及锦旗生物携手伊利创新中心、新营养联合发布了《2025中国母婴源益生菌研究及应用白皮书》,为益生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全面、深入的指导,无论是对科研人员、企业从业者,还是关注健康的人群,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取《白皮书》

参考文献:

[1]KHALKHALI S, MOJGANI N. In vitro and in vivo safety analysis of Enterococcus faecium 2C isolated from human breast milk[J]. Microbial Pathogenesis, 2018,116:73-77.

[2]DAMACENO Q S,SOUZA J P,NICOLI J R, et al. Evaluation of potential probiotics isolated from human milk and colostrum[J]. Probiotics and Antimicrobial Proteins, 2017,9(4):371-379.

[3]Chen AC, Fang TJ, Ho HH, Chen JF, Kuo YW, Huang YY, Tsai SY, Wu SF, Lin HC, Yeh YT. A multi-strain probiotic blend reshaped obesity-related gut dysbiosis and improved lipid metabolism in obese children. Front Nutr. 2022 Aug 4;9:922993.

[4]Wang C , Yen H R , Lu W L ,et al.Adjuvant Probiotics of Lactobacillus salivarius subsp. salicinius AP-32, L. johnsonii MH-68, and 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 lactis CP-9 Attenuate Glycemic Levels and 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 Pati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J].Frontiers in Endocrinology, 2022, 13.

[5]Zhang,Q.,Li,G.,Zhao,W.et al.Efficacy of 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 lactis BL-99 in the treatment of functional dyspepsia: a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Nat Commun 15, 227 (2024).

[6]Kadeer G, Fu W, He Y,  et al. Effect of different doses of Lacticaseibacillus paracasei K56 on body fat and metabolic parameters in adult individuals with obesity: a pilot study[J]. Nutr Metab. 2023, 20(1): 16. 

[7]Yiran G,Ruixin Z,Wen Z,et al.Effects of Lacticaseibacillus paracasei K56 on perceived stress among pregraduate students: 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J].Frontiers in Nutrition,2025.

[8]Guna W ,Fudong L ,Zhe S , et al.Lactobacillus paracasei ET-22 and derived postbiotics reduce halitosis and modulate oral microbiome dysregulation - a randomized,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J].Food & function,2023,14(16).

[9]马静秋,金紫璇,盛晓阳.关于食用添加2种双歧杆菌儿童酸奶后儿童肠道舒适度改善的临床研究[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3,38(5):375-379.

[10]Li P, Mageswary U, Ali A, Taib F, Koo TH, Yusof A, Jiang H, Lan H, Hung W, Liong M-T and Zhang Y (2025) Clinical effects of Bifidobacterium Longum Subsp.Infantis YLGB-1496 on children with respiratory symptoms. Front. Nutr. 12:1537610.

[11]金日群,廖志莹,王英斌,等.活性益生菌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观察及免疫调节作用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5):3.

[12]谌长江.活性益生菌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15):3.

[13]章燕燕,胡犁丽,陈小桂,蔡丽,万方锐.益生菌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相关免疫因子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9,25(33):174-176.

[14]A Y J W , C W F W B , B C W H ,et al.Evaluation of efficacy and safety of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in children aged 4–48months with atopic dermatitis:An 8-week,double-blind, randomized,placebo-controlled study[J].Journal of Microbiology,Immunology and Infection, 2017, 50( 5):684-692.

[15]艾忠华,刘冠环,张良.双歧杆菌与鼠李糖乳杆菌三联活菌制剂联合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 2016, 13(6):4.

END 


>>>声明

*新营养(xinyingyang.com)致力于秉承循征营养学的理念,重度垂直人类营养,为营养健康产业从业者架起沟通的桥梁,标明原创的文章权限为本网所有,如需转载请得到书面申请并在文章开头注明出处。

*文章中会充列示参考文献,但因商业利益相关造成的不客观可能依然存在,欢迎读者多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

*文章中涉及功效信息内容均有对应的数据支持,囿于篇幅限制无法全部刊登,如需数据来源,可向新营养(xinyingyang.com)或文章中涉及到的企业索取。文章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此公众号中全部内容仅为创新案例的一般性参考。读者不应在缺乏具体的专业建议的情况下,擅自根据文章内容中的任何信息采取行动。此公众号运营方将不对任何因采用文章内容而导致的损失负责。

*文章中涉及的产品、成分、功效仅代表相关企业的观点,新营养仅基于信息传递目的进行转述,并不代表我们绝对认同相关宣称,也不支持任何产品的营销和销售。

*文章中插入的图片不涉及到商业行为,仅限交流,并标明了来源出处,尊重原创图片设计。

新营养留言互动

您的电话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原研BB-12™益生菌,为好菌株立科学标杆
下一篇:功能饮料怎能少了阿拉伯胶这个“百变大咖”